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城市公共空间决定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市民生活的质量,因其兼具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综合建构的复杂性特点,其存在对城市管理及市民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都聚焦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这样的视野,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往往只关注地产开发和商业利益,忽视了物理空间中的文化及社会意义。以交通建设为例,为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随之而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特殊类型迅速出现在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并使用,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设计及运营管理中却对其社会文化意义缺乏关注,一味的追求经济意义,商业广告在地铁公共空间随处可见。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营造,为其注入社会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激发空间活力,实现公共空间中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的联动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营造过程中坚持公共性的根本价值,发挥公共空间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及社会交往功能,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空间的联结,增强城市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并以此为基础开发空间的经济生产功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本文着力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空间理论及公共空间理论,并借鉴西方城市更新及场所营造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以上海城市地铁站公共空间营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对城市地铁站公共空间营造的一般性原则及路径进行了探讨。本文提出,城市地铁站的公共空间营造应该以文化为动力,利用公共艺术、城市设计等手段对物质空间进行营造;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社会认同、复兴地铁站所在地区的文化与活力为出发点;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导向,实现空间的文化、经济、社会功能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