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地铁站公共空间营造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城市公共空间决定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市民生活的质量,因其兼具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综合建构的复杂性特点,其存在对城市管理及市民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都聚焦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这样的视野,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往往只关注地产开发和商业利益,忽视了物理空间中的文化及社会意义。以交通建设为例,为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随之而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特殊类型迅速出现在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并使用,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设计及运营管理中却对其社会文化意义缺乏关注,一味的追求经济意义,商业广告在地铁公共空间随处可见。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营造,为其注入社会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激发空间活力,实现公共空间中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的联动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营造过程中坚持公共性的根本价值,发挥公共空间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及社会交往功能,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空间的联结,增强城市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并以此为基础开发空间的经济生产功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本文着力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空间理论及公共空间理论,并借鉴西方城市更新及场所营造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以上海城市地铁站公共空间营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对城市地铁站公共空间营造的一般性原则及路径进行了探讨。本文提出,城市地铁站的公共空间营造应该以文化为动力,利用公共艺术、城市设计等手段对物质空间进行营造;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社会认同、复兴地铁站所在地区的文化与活力为出发点;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导向,实现空间的文化、经济、社会功能的全方位发展。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Human gut bacteria contain acquired interbacterial defence systems"的文章,发现肠道中的几种拟杆菌属(Bactero
<正>历来的杨万里研究,偏重于他独树一帜的"诚斋体"诗歌。对其散文,鲜有涉及者。其实,杨万里不仅是南宋诗坛的大家,也是南宋散文创作的代表。周必大就曾赞其文"理胜而文雄"(
传统的外经企业向国际工程公司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对成功转型的外经企业海外工程项目成功标准和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总结国内外
<正>曾鲸绢本设色作品《胡尔慥小像》,现藏于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画像的右上方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款为"天启丁卯仲夏,莆阳曾鲸写",款下钤
焦虑抑郁症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其中以脑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最为入。李跃华教授临床辨治1例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患者自发热伊始,原因不明,间断发热,
<正>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主观,完成后的作品则成为客观,而观者对艺术的品鉴又回到主观。因理解的不同或囿于偏好,对同一画家或作品的解读可以判若云泥。对王原祁艺术的评价正
一、命题的由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183;序》中说:"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本是他受清代著名学者焦循"一
为了研究板岩三轴蠕变特性,根据层理方向,对板岩进行0&#176;和90&#176;制备岩样,然后分别进行5 MPa、15 MPa和20 MPa围压的三轴蠕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围压和层理面是板岩蠕变的
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STAT5A基因的2个SNPs(AJ237937和AF079568)的引物序列,采用PCR-SS-CP方法对75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STAT5A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将其与5个产奶性状进行了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周围神经损伤后,不仅会在其直接损伤部位产生炎症反应、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等病理过程,也会对受累脊髓节段造成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