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颜之乐”的源出是《论语》中的两段话。其一,《述而》篇中孔子的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其二,《雍也》篇中孔子对颜回的赞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但是,为什么一直到千年之后的宋朝,理学宗师周敦颐要求其学生“寻孔颜乐处”之后,“孔颜之乐”问题才逐渐被儒家学者们广泛关注呢?为什么“孔颜之乐”问题会成为贯穿宋明理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呢?“孔颜之乐”问题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呢?理学家们究竟是在怎样的宇宙论与本体论的支撑下构建起“孔颜之乐”的境界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开始了对宋明理学中“孔颜之乐”问题的探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学者仅仅将“孔颜之乐”理解为孔子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宋明理学家们所研究的“孔颜之乐”已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孔子与颜回的快乐”问题,而是一个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问题。其次,“孔颜之乐”这一成圣境界问题之所以成为宋明理学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仅仅是儒家哲学追求“内圣外王”传统的必然趋势所致,更重要的是,在宋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对于“孔颜之乐”这种成圣境界的追问与探究是宋明理学对佛家“成佛”与道家“无为”境界的挑战的正面回应。再次,“孔颜之乐”问题虽然属于境界论范畴,但是,它与这一时期的宇宙论与本体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宋明理学家们的宇宙论与本体论思想,才可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眼中的“孔颜之乐”。本篇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讨论选题意义,并对关于“孔颜之乐”问题的研究作综述。第二部分,着重于宋明理学中“孔颜之乐”问题的内涵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探究。第三部分,选取宋明理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朱熹以及王守仁,分别从宇宙论或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对“孔颜之乐”本质的理论构建和所推崇的具体的成圣功夫三个角度来探究宋明理学时期较为典型的“孔颜之乐”论。第四部分,从宋明理学中“孔颜之乐”论的理论发展线索与对释老挑战的应对的角度来进一步总结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的历史贡献。笔者希望可以从这一时期理学家们对“孔颜之乐”的理解和理论发展来反观宋明理学的发展,以及释老两家对于儒学发展的冲击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