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再别康桥》分析与女中音角色陆小曼的艺术形象塑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287315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中音作为一个独特的声部,自十三、十四世纪复调四声部产生后,在西方平稳的发展着,并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女中音声部作为一个具有典型艺术特征的声部,在歌剧作品中因其特殊的音质魅力而适用于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歌剧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女中音声音音质圆润、丰满,低音区虽低沉但不失明亮,高音区虽高亢但不失圆润,饱满柔和的中音区,听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纵观女中音在歌剧发展历程,女中音自十三、十四世纪四部和声出现至今,在西方的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不断壮大。女中音的角色也由开始多扮演奴仆、老妇等陪衬角色逐渐走上了扮演歌剧女主角的位置。但女中音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顺畅,适合女中音演唱的作品极少,而且女中音在中国歌剧中大多以配角形式出现。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并没有声部区分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声唱法的引进及新歌剧的产生,虽出现了一些女中音的曲目,但在歌剧舞台上仍没有女中音角色的一席之地。中国歌剧发展至今,其中的女中音歌剧角色寥寥无几,如施光南的歌剧作品《屈原》中的南后,歌剧作品《伤逝》中的幕后女歌者……女中音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不仅角色出现的稀少,而且即使有出现也是配角,有的甚至连角色名字都没有,都只是一直在幕后出声而未上舞台。歌剧《再别康桥》中陆小曼这个女中音角色算是女中音真正走上中国歌剧女主角的“第一人”。引言部分主要涉及到了这篇论文观点论述的主要缘由、背景、此观点现实的情况、被提出来作为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之前相关领域人士所做的一些研究情况,说明本论文的研究与之前研究情况的关系,强调本论文的主题。本论文介绍了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相关情况,包括歌剧的题材、内容等,并为之后论文的展开阐述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之后的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对“陆小曼”这个女中音歌剧角色进行分析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陆小曼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和女中音的声部划分,角色的咏叹调演唱要求从而展开研究分析。以“陆小曼”这个女中音角色演唱的咏叹调为例,来进行分析研究。从咏叹调本体出发,来研究咏叹调《旋律中忘记一切》的音乐分析及演唱要求;结合笔者自身体会,分析自身演唱经历及感受,更好的分析与研究、体会“陆小曼”这个独特的女中音角色。通过两位不同歌者对“陆小曼”这一人物演绎的不同版本来更好的分析研究陆小曼这个人物形象。在总结部分,女中音这一独特声部在中国歌剧发展中进入新纪元的今天,要以一个如何的面貌来展示女中音的魅力。“陆小曼”这个女中音角色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其他文献
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支付清算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转是保证货币畅通、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手段之一。它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的
杨廷宝先生努力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探索着中国的建筑之路,文章选择原南京中央体育场来分析他对于民族形式的积极探索实践。
近年来,"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一词作为建筑界的一种设计思潮,逐渐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指出建筑设计的去物质化主要是去除和隐匿空间中的材料属性,使得建筑的空间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形态。班级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实现教育理想的实践基地;班级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达到自我实现的练习场所。班级管理
<正>自古以来茶具以"瓷器为上,黄金次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瓷器茶具的钟爱由来已久。瓷制茶具通过比例、造型、纹样、色彩、质感、纹理等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所构成的意境,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舆情也随之异常活跃,若对舆情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不良情绪,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进而破坏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在未来航天、智能交通运输和智能机器人系统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而一致性问题是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关于它的研究成果将会极大
植物在建筑外环境与外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植物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并在设计中将其纳入统一的设计领域,将会对提高建筑的外观效果,营造更加完善的室外空间起到
山区旅游公路的选线,应尽量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建立景观生态公路系统。而路线方案走向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是建设项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目前,在工程实际当中,
锥型节流阀由于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灵敏度高、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的主油路、液压阀的先导级和液压泵的调节机构中。由于锥型节流阀节流槽的结构众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