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标准型与加长型股骨假体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于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间8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并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21例。分为加长柄组58例和标准柄组(对照组)63例,根据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其中纳入研究者共计:加长柄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80-102岁,平均年龄(88±8.4)岁;标准柄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80-106岁,平均年龄(88±8.7)岁;加长柄组术前根据X线片测量股骨前弓角,并测量预定的股骨颈切割点与股骨前弓角顶端间的距离,选择加长型人工股骨假体。标准柄组根据股骨侧位片测量前弓角顶端处髓腔宽度,选择合适假体型号。术中安装假体后应用C型臂透视观察假体是否居中,是否过前弓角预定长度。标准柄组则常规进行标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0.5-4年间的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根据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参照Delee-Charnley分区进行骨溶解对比,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过程中加长柄组1例术后2年因肺心病死亡;标准柄组1例术后2年因心肌梗塞死亡,1例术后3年因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有效0.5-4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及术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0.5-4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参照Delee-Charnley分区,溶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4年间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对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术后0.5-1年时间段加长柄组与标准柄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但术后2-4年时间段加长柄组与标准柄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5)结论:1.加长柄组较标准柄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同时加长型股骨假体较标准型股骨假体在术后0.5-1年时间段无显著差别,在术后2-4年时间段能有效减少大腿痫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加长型股骨假体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在4年以后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