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冶金及医药等各个领域,但其硬度低,高摩擦系数,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钛合金固体表面渗硼可极大的提高钛合金的强度及耐磨性,本文分别对TA1(α-TTi)、TC4((α+β)-Ti)和TB2(β-Ti)三种钛合金组织表面进行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渗硼实验,并通过偏光显微镜、扫面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仪(EDS)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渗硼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及耐磨性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定;通过实验的对比研究,在渗硼层TiBx形成机理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1)对TA1(α-Ti)钛合金在850℃~1100℃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固体粉末渗硼,当温度低于1000℃时,在金相显微镜和SEM下观察到的渗层生长前沿整齐,并平行于基体表面,其XRD分析结果表明渗层组成为Ti3O、TiC、TiB、TiB2,说明钛优先与O、C结合,钛化硼已经初期形核,但是没有形成连续的硼化物扩散层。当温度高于1000℃时,在金相显微镜和SEM下观察到明显钛化硼渗层,且XRD分析结果中TiB、TiB2衍射峰强度较高,说明以B4C为供硼剂的渗剂中,渗硼温度高于1000℃是在TA1表面获得硼钛化合物层的充分条件。在渗剂中分别加入B2O3、Fe3O4、 Mg和CeO2四种添加剂,对TA1表面渗硼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B2O3添加剂时,在渗层中可观察到大量TiB晶须,当添加Fe3O4时,渗层较为致密,而添加Mg和CeO2时,渗层较为疏松,孔洞较多。对TA1在加入20%B2O3添加剂的渗剂中的渗硼实验结果表明,渗层厚度、时间及扩散速率常数的关系满足Fick第二扩散定律:d2=Kt。 (2)对TC4((α+β)-Ti)钛合金于8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渗硼,XRD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双相硼钛化合物占的比例越大,当温度达到1000℃时,渗层中出现TiB2相,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渗硼层中TiB2的数量明显增多。当在渗剂表层覆上B2O3层时,可隔绝空气,降低了渗剂中氧的含量,进而降低渗层中可能存在的钛氧化物,增加了形成TiBx的概率。在以TC4盒封装渗剂的实验中,XRD结果表明,TC4渗层主要为TiB相,TiB2相很少,说明在渗硼时[B]源不足,会降低硼势,抑制了TiB向TiB2的转化。在渗剂中分别添加Fe3O4和Na2B4O7两种添加剂后,TC4基体的组织由无添加时的粒状变成板状结构,加快了[B]原子向基体中的扩散速度,进而形成了更多的TiBx相,比较得出,当渗剂中加入5%Fe3O4,且渗硼温度为1200℃时,其渗层厚度及耐磨性相对较好。 (3)采用金相淬火法对TB2(β-Ti)钛合金进行了β转变温度的测定,结果表明TB2的β转变温度为745℃。对TB2在750℃~1000℃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渗硼处理,保温时间均为5h,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800℃时,开始出现了类似扩散层的渗层,在900℃时表面出现白亮渗层,虽然较薄但与基体连接致密,当温度达到1000℃时,渗层相对较厚,外层是一层光亮的白色渗层,板条状过渡层与基体相连,随着温度的升高, TB2基体组织按密集斜纹纹理(750℃)→平行于表面的竖细条纹(800℃)→平行于表面的片状板条(900℃)→白色板条组织+针织网篮条纹(1000℃)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