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探讨了肝硬化中医证型及食管静脉曲张与舌下络脉的关系,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亦为临床早期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存在及程度提供一种安全、可重复性、非侵入性、简单快捷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肝硬化并行胃镜检查的病例136例,健康对照组40例同期对照。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中医四诊、食管静脉曲张分度、舌下络脉分级等方面。其中中医证型分为六型,包括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由专科医生填写调查表,中医证型由两名副高以上专家根据辨证标准最后核定;由专人负责对每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表现并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对每位患者舌下络脉长度、直径、形态、颜色进行观察,填写舌下络脉情况调查表,分为正常、Ⅰ级、Ⅱ级、Ⅲ级四个级别。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率的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05。根据以上方法对每位患者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其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肝硬化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舌下络脉的相关性本次研究的136例肝硬化患者中,各证型的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湿热蕴结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其中以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为最常见证型。肝硬化代偿期舌下络脉多呈长度正常、直径<3mm、形态无迂曲、淡紫色,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型为主,为正常和Ⅰ级舌下络脉,病情尚轻浅;肝硬化失代偿期舌下络脉多呈异常长度、直径>3mm、形态迂曲、青紫色、瘀血丝,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水湿内阻型为主,且水湿内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以舌下络脉Ⅱ、Ⅲ级为主,脾肾阳虚型以舌下络脉Ⅲ级为主,病情重。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舌下络脉长度、直径、形态、颜色、分级亦相应改变。肝硬化各临床分期中医证型分布的比较、肝硬化各中医证型组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形态、颜色、分级的比较,均具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2、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舌下络脉的相关性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各分度中舌下络脉特征分布各异,舌下络脉在无食管静脉曲张··1组多表现长度正常、直径<3mm,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舌下络脉长度、直径表现为异常长度、直径>3mm所占本组比例依次增加;舌下络脉形态在无食管静脉和轻度曲张组多表现为无迂曲,中、重度组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迂曲形态者所占本组比例亦增加;在颜色方面,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舌络颜色亦加深,无曲张组多表现为淡紫色,轻、中度组多表现为青紫色,重度组表现为青紫色合并瘀血丝。食管静脉正常者以正常舌下络脉为主,所占比例为67.6%;食管静脉轻度曲张者以工级和正常舌下络脉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4.4%、37.0%;食管静脉中度曲张者以舌下络脉Ⅱ级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4.8%;食管静脉重度曲张以舌下络脉Ⅲ级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8.0%。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分度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形态、颜色、分级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食管静脉曲张分度的舌下络脉分级构成比较,无食管静脉曲张与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的比较经秩和检验,P=0.015>0.0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两两比较经秩和检验,P<0.0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舌下络脉的长短、直径、形态、颜色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与舌下络脉分级呈正相关。3、各临床分组的舌下络脉分布舌下络脉长度表现为正常,直径<3mm、形态无迂曲、呈淡紫色以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代偿期为主,而表现为异常长度、直径>3mm、形态迂曲、颜色呈青紫色以及青紫色合并瘀血丝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主;舌下络脉分级方面,健康对照组以正常舌下络脉为主,肝硬化代偿期以正常和Ⅰ级舌下络脉为主,肝硬化失代偿以舌下络脉Ⅱ、Ⅲ级为主。由健康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进展时,舌下络脉长度异常、直径>3mm、形态迂曲例数所占各组比例依次增加;颜色亦由淡紫色=>青紫色=>瘀血丝逐渐加深;舌下络脉分级亦随病情加重而相应改变。各临床分组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形态、颜色、分级的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形态、颜色、分级存在相关性,由此舌下络脉改变可作为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静脉曲张的客观舌诊指标,为肝硬化中医分型辨证以及各临床分期的中医辨证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更好的指导中医药辨证施治;亦为临床早期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及评估其程度和破裂出血风险,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重复性、非侵入性、简单快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