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KL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LKL蛋白含量的变化;2、观察MLKL的抑制剂NSA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3、研究N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LKL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model,MCAO)模型,缺血30分钟后,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取缺血再灌注损伤部位脑组织为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缺血脑组织中MLKL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NSA(Sham+NSA)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NSA(I/R+NSA)组,缺血前30分钟给予NSA处理,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NSA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采用TTC染色法检测NSA对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测定MLKL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含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SA对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1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NSA干预后,MLKL的m RNA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共沉淀检测NSA对MLKL蛋白的泛素化降解的影响。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中MLKL蛋白在缺血再灌注6小时开始增加,在缺血再灌注24小时明显增加,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在缺血再灌注48小时增加最多(P<0.05),随后至72小时、7天时含量逐渐减少至很低的水平;与I/R组相比,NSA干预可明显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功能;给予NSA干预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也显著减少;NSA的干预可减少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LKL蛋白的含量,但是不影响MLKL蛋白的m RNA的水平;与I/R组相比,NSA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泛素化的MLKL蛋白,也使cleaved PARP-1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MLK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含量明显增多;MLKL蛋白的抑制剂N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NSA通过促进MLKL蛋白的泛素化途径降解,减少脑缺血组织中MLKL蛋白的含量,而且凋亡蛋白cleaved PARP-1的表达也升高,不仅减少了细胞坏死,也将细胞坏死向细胞凋亡转换,从而对脑缺血缺氧损伤发挥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发现提示我们,MLKL蛋白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1.建立米非司酮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动物模型。2.比较PCOS大鼠与正常大鼠垂体中GnRH受体表达的不同,探讨它在PCOS不排卵、雄激素及LH升高中的可能作用。研究
血液血管干细胞(hemangioblast)是一种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内外发育的过程中,能够分化成为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血液血管干细理论已经通过在胚胎干细胞分化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