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精神科门诊病人的自杀意念,自杀态度,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对罹患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临床指导。方法运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自杀态度问卷(Q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2008.11-2009.1期间门诊,病情允许,无交流障碍,且愿意参与问卷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169人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121份。结果(1)本研究对象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自杀态度及应对方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4~1.840,P>0.05)。(2)有41.32%的精神科门诊病人在过去1周内有过自杀念头;不同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出现率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抑郁组中自杀意念出现率有差异(P<0.05)。(3)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态度的F1、F4维度的均分在2.5~3.5分之间,F2、F3维度小于2.5分;不同精神疾病之间在F1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无自杀意念的门诊病人在F1、F4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1,P<0.05)。(4)精神科门诊病人的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精神分裂症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精神疾病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差异(P<0.05)。(5)精神科门诊病人的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F4呈显著负相关(P<0.01)。焦虑障碍者的积极应对与自杀态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精神分裂症者的积极应对与自杀态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0.01)。抑郁症者的积极应对与自杀态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其消极应对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1.不同精神疾病影响自杀行为的态度。2.抑郁症患者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杀行为更有认同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更容易采取消极方式应对生活事件。3.精神病患者对安乐死有一定的认识。4.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障碍患者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5.精神分裂症以及焦虑障碍患者越能理解自杀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越多。6.抑郁症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越多,越可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7.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用观察,谈话的临床评估方式,而对门诊抑郁症及焦虑障碍患者可加用简单量表,以在有限门诊时间内加深对病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