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基于国家基金委中国SOLAS计划,通过2005年3月和2005年5月两个航次对于南黄海pCO的现场调查,利用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春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的分布特征和通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合2001年7月南黄海pCO的现场调查,对南黄海表层海水春夏pCO的影响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比较。1.3月份,黄海表层海水中pCO值在360-640μatm之间,黄海中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国家基金委中国SOLAS计划,通过2005年3月和2005年5月两个航次对于南黄海pCO<,2>的现场调查,利用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春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合2001年7月南黄海pCO<,2>的现场调查,对南黄海表层海水春夏pCO<,2>的影响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比较。
1.3月份,黄海表层海水中pCO<,2>值在360-640μatm之间,黄海中东部海域pCO<,2>较高,北部和西部海域较低,DIC在24.8-27mg/L之间,碱度在2.25-2.40mmol/L之间。黄海整个水体的温度在2.5-9℃之间,盐度在31.8-32.2之间,pn在7.99-8.14之间,表中底三层分布特征较为一致。3月份温盐等相关参数垂直分布断面图显示,黄海水体上下垂直混合均匀,致使底层高pCO<,2>对表层有着不断的补充,这是黄海3月份表层海水pCO<,2>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3月份,黄海受鲁南沿岸流、苏北沿岸流、黄海暖流等各种水团的影响,水团性质较为复杂,尤其是黄海暖流影响了黄海大部分海域。北黄海、沿岸流、南黄海中部等不同海域具有不同性质的水团,这些水团极大的影响着黄海的pCO<,2>分布。3月份,黄海CO<,2>通量值都为正值,平均值约为+9.24mol·m<-2>·a<-1>CO<,2>,表现为大气中CO<,2>的一个强源区,约向大气中释放3.17×10<6>tC,其中黄海暖流影响海域是黄海CO<,2>源的主要贡献者。
2.5月份,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值在240-580μatm之间,南黄海近岸pCO<,2>值较高,而中部海域较低。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流、涌升流及台湾暖流前缘水的共同影响是南黄海西南部海域pCO<,2>较高的主要原因。南黄海5月份最显著的水文特征便是黄海冷水团的出现,南黄海中部水体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中部海域表层海水保留了冬季的高营养盐使得生物活动较为剧烈,消耗了大量的CO<,2>,pCO<,2>降低,同时又由于跃层的存在,使得表层海水pCO<,2>得不到底层的补充,因此南黄海中部海域的pCO<,2>要低一些。以124<。>E,33.5<。>N为中心的南黄海中部海域是CO<,2>的强汇区,而南黄海西北和西南海域是CO<,2>的源区。5月份南黄海总体上表现为CO<,2>的弱源区,通量平均值约为+1.06mol·m<-2>·a<-1>CO<,2>,约向大气中释放0.21×10<6>tC。
3.3月份,黄海水体处于上下垂直混合均匀状态,表层海水中pCO<,2>值较高,整个3月份黄海表现为大气CO<,2>的一个强源区。5月份,南黄海中部出现分层现象,使得在以124°E,33.5°N为中心的南黄海中部海域生物活动消耗大量CO<,2>,致使该海域由3月份的强源区转化5月份的强汇区;而在南黄海西北和西南长江口北部等黄海沿岸流影响海域,则仍然是CO<,2>的源区。7月份,南黄海中部海域(约在122.5°E以东,35°N以南)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生物活动较强,表现为大气中CO<,2>的汇区;在南黄海北部和西侧海域则仍然表现为大气中CO<,2>的源区,这与春季相类似。
4.夏季pCO<,2>的测得值在117μatm-590μatm之间,整个夏季(6-8月)南黄海表现为大气中CO<,2>的一个弱源,约向大气中释放0.45x10<6>tC,整个春季(3-5月)南黄海约向大气中释放4.13×10<6>tc。夏季南黄海在黄海冷水团造成的陆架锋区,出现明显的涌升流现象,这使得7月份南黄海西侧苏北浅滩海域出现pCO<,2>高值区,5月份南黄海西南部有类似涌升流现象。初春时南黄海基本不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5月份,长江冲淡水开始影响南黄海西南部海域;夏季长江冲淡水则转向东北影响南黄海中部大部分海域。3月份,黄海暖流影响了整个南黄海海域,水体混合均匀,随着水温的升高,5月份黄海暖流影响区域变小,到7月份则基本完全退出对于南黄海的影响。
其他文献
多元化劳动力异质性知识激发创新的同时,也为组织带来诸多管理挑战,因而求同用异的人力资源实践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界定了多元包容性人力资源实践(DI-HRP)的内涵构成,揭示了其通过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考察了共享型领导在其间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对37家企业461个有效样本的多时点追踪与分层回归分析发现:(1)DI-H
天然气和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管道运输是油气资源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本文针对应用背景为小口径的管道,以漏磁检测为基本方法,研究小口径管道内壁漏磁检测和控制部分的电路,完成了缺陷漏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实现了从检测到存储一体的实验样机制作以及实验系统的搭建和测试。本文针对基于小口径管道内壁的漏磁缺陷检测及控制电路进行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本文在实
地下工程经常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如岩爆等,这些灾害严重威胁着人员和地下结构的安全。微震监测是目前最常用的监测手段以保障施工人员和地下设施的安全。然而,因为监测过程中许多步骤非常依赖人工操作,所以微震监测并不能作为一种自动实时预警手段。虽然先前许多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些用于微震监测自动化数据处理的算法,但是它们的准确度仍远不如人类专家。鉴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解决了微
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陆路“丝绸之路”青海段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及民俗文化研究黄镜帆学科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设计学二级学科:
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混合菌浸出高硫含钒石煤矿中的钒,探索石煤矿中钒的生物强化浸出方法。在矿浆浓度3%,浸出温度30℃,初始pH2.0,振荡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考察微生物的强化驯化,ARTP诱变,矿石的预处理,浸出体系的电位调控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对浸出体系pH、Eh、Fe2+浓度、V浸出率等参数进行了检测,并对微生物浸矿机理做了一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1)以人工研磨的方式对矿石进行机
目前阻碍膜蒸馆技术应用的最大问题是膜通量低、易发生亲水性泄漏。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孔隙率高、易于调控膜结构,在膜蒸溜应用上具有巨大的潜力。本研究以聚偏氛乙烯(PVDF)为基本制膜材料,以静电纺丝法为基本制膜方法。首先探索和优化了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条件,进一步受到荷叶超"疏水效应"的启发,开发了两种新的制备超疏水膜的方法;PVDF/silica海合静电纺丝法和静电喷雰/纺丝同步制膜
纤维过滤器是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过滤器,在其过滤过程中,由于流速、颗粒浓度、颗粒粒径等参数的不同均会导致压力以及过滤效率的变化。因此对纤维过滤过程进行模拟是目前水处理过程模拟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的大部分研究着眼于纤维过滤器的规则纤维模型简化模拟,尤其偏向二维规则模型的研究,而对三维规则与随机排列模型中的固-液双相流流动模拟研究较少,且效果较差。鉴于此,展开三维模型的参数研究,对实际纤维过滤器的设计具有
本试验以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为研究对象,对脱氮效果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正常运行后,CODCr的去除率达到72.5%,TN的去除率达到50.75%。 本实验研究了直接回流对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脱氮效果,回流比为1∶1时,CODCr去除率达到86%,NH4+-N的去除率达到94%,NO3-N浓度由1.17mg/L升高到2.31mg/L,T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污泥产量也相应的水涨船高。由此引出三个方面的问题:(1)污泥的无害化处理;(2)污泥的减量化处理;(3)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一方面,污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对污泥处理提出了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污泥量的逐年增加,对污泥的处理在进行减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资源化利用。 本文实验流程可以分为四步:(1)无害化处理,利用酸碱处理污泥焚烧灰渣浸出重金属和
碘醚柳胺,又名重碘柳胺(Rafoxanide),始用于1969年,英国兽药典1985年版收载此药,我校中心实验室也于1987年合成。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表明,该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病成虫和童虫及血矛线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效力,对仰口线虫和羊鼻蝇蚴等也有一定效果。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肝片吸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