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期刊业市场改革的进行,各类期刊层出不穷。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7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468种,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期刊5068种,社会科学类期刊4318种。期刊业已成为年产值超170亿元的一大文化产业。据统计,9000多种期刊中,文摘期刊达200多种,在国内期刊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文摘期刊却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老期刊再接再厉,新面孔层出不穷。然而,与百家争鸣的发行状况相反,期刊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就文摘类期刊而言,具有一定发行量和知名度的不过20多种,这一极小的比例意味着90%的竞争者都是不成功的。而从全球出发,站在国际的视角上,国内期刊业的盈利状况和竞争力与跨媒体、跨地区、跨国的发达国家期刊业相比,短期内更是难以望其项背。然而,在国内期刊业总体偏弱,期刊盈利困难的情况下,创立于祖国大西北的《读者》却在没有任何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创造了上百万的发行量,成为世界发行量第四、亚洲第一的著名期刊。与《读者》的成功相伴随的,是《读者》几乎成为休闲阅读期刊的象征,其代表性不亚于可口可乐之于可乐饮料。《读者》的成功,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进行研究和解释的相关文献也甚为丰富。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对“《读者》现象”的研读自然具有不同的结论和意义。从目前的文献状况来看,从经济学角度对“《读者》现象”进行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但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所说,“经济分析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因为它能对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做出统一的解释。”而随着经济规律在社会各个领域显示其巨大的作用,我们也更加相信从经济角度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另外,随着其他种类期刊的兴起,对《读者》等文摘类期刊的关注和研究却逐渐减少。毋庸置疑的是,《读者》在发展,《读者》现象仍在延续:无论是在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作为一种非强制购买的休闲类期刊,《读者》的成功从来靠的是消费者自愿自主的选择,并且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种期刊,创造出《读者》般的辉煌,塑造《读者》的神话。从这一点而言,不论是对文摘类期刊还是非文摘类期刊,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对将来,从新的角度再审视《读者》的成功,对《读者》现象进行解析,都具有重要意义。老调重弹,其意可新。本文将从品牌经济学的角度,运用选择成本等理论,对“《读者》现象”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解读,证明《读者》的成功,重点在于其给了目标顾客一个不假思索进行选择的理由。而本文最大的创新点也来源于此。通过对《读者》品牌的解析,本文将说明《读者》正是满足了消费者“真、善、美”的精神需求,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和获得满足的单一利益点,给了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同时通过极高的品牌品类度,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与目标顾客达成了长期均衡,从而造就了“《读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