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志愿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数众多的大学生赛会志愿者,他们的服务质量对奥运会赛事的顺利运行甚至青年和国家的形象展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北京奥运会大学生赛会志愿者场馆培训的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场馆培训,使大学生赛会志愿者明确各自的定位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既是对北京奥运会遗产的挖掘沉淀,也是对大型活动人员组织培训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于特殊条件下教育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
本研究以激励理论为研究的基本理论,采取了实地观察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场馆培训模式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培训时间是否合理、培训师业务水平是否胜任、培训内容是否充足适当,以及培训方式是否合适等诸多要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北京奥运会场馆培训模式的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并形成思考和建议。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场馆培训模式的成功经验在于:场馆对接机制为场馆培训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建立了良好的场馆培训模式;形成了不断完善的培训步骤循环系统;培训目标全面、具体而明确;培训方式多样、各具特色等。同时,也存在着培训步骤缺失形成奥运遗产的环节;培训的实施主体对志愿者的需求分析不到位;培训内容显性知识比较全面清晰,隐性知识挖掘不够深入:培训时间不够科学合理:培训方法系统性不强,发展不平衡;培训人员的专业性不够等诸多不足。
本研究总结提炼出了北京奥运会场馆培训模式框架,改进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培训步骤模型,并从培训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志愿者的需求出发,从力争将志愿者的价值实现和培训目标达成有机结合的维度出发,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培训目标应分阶段、更具有针对性;要充分尊重志愿者的个性、特长和意愿,将培训对象的角色定位和人群范围扩大化;增加个案情景分析和同伴教育等,使培训方式更加系统科学;培训内容应更加多元;培训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