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北缘为盆地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分布区,剩余油气资源丰富。中、新生代以来,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不仅导致了柴北缘地区复杂的构造变形,同时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和演化,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油气的运聚与改造过程。本文在全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以“大柴北缘”的视角,以地震、钻井、测井及野外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构造、沉积、层序地层、有机地球化学、物探等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手段,进一步落实了柴北缘构造发育、演化特征,查明了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新的有利预探领域。1、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及喜马拉雅地体和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的拼合是柴北缘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来源。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的运移方向、速度影响着柴北缘的受力方式和应力大小;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方向及活动强度、南祁连山前挤压应力的大小控制着柴北缘盆地的性质与构造变形强度。2、自早侏罗世以来,柴北缘经历了早侏罗世断陷型盆地、中侏罗世断坳复合型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坳陷型盆地及第三纪以来的坳陷型盆地的成盆演化过程。燕山末期构造运动和喜山晚期构造运动是柴北缘盆地结构和构造格局的形成期、改造期和定型期。3、柴北缘构造变形十分强烈,发育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断裂、褶皱构造。这些构造在时间上具有多期性;在成因和样式上具有多样性;在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分带性以及分段性的发育特征。4、原型盆地类型和盆地结构控制了沉积体系展布和沉积相类型;燕山末期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断裂发育程度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新生界储层物性。原型盆地性质、结构和构造运动期次、强度控制了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热演化过程和生排烃期次;两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了柴北缘两期成藏的普遍规律。断裂构造是柴北缘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晚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后期保存程度;断裂的封堵性控制了油气藏的富集程度。5、德令哈坳陷中侏罗统含油气系统、伊北凹陷周缘深层天然气及石炭系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是柴北缘三个重要的油气预探新区、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