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铁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四纵四横"的基础之上进行"八纵八横"的五年新规划,各地随之出现争夺高铁站点的"争路运动","争路运动"出现的原因在于高铁作为交通资源的一种,能够通过增加可达性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梯度,城市间差异显著,高铁建设对于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考察高铁通车状态的改变对于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变动产生何种影响,对于沿线城市借助高铁建设发挥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对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路径。高铁建设通过时空压缩效应降低区域间要素流动壁垒,并通过区域间非均衡力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对厂商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相关企业的迁移上,并由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最终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对沿线城市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实证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方面是总量层面的分析,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构建开通高铁的实验组和未开通高铁的对照组,分析高铁通车状态的改变对于样本城市二三产业区位熵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结构层面的分析,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从业人数和产值变动的角度入手,分析典型城市高铁开通前后相关产业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的变动情况。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铁通过降低要素流动壁垒,进而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影响,且不同规模城市三次产业的变动情况存在差异;(2)中小规模城市第三产业在高铁开通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贡献和竞争力优势均得到提升;(3)大规模城市中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竞争优势高于中等规模城市;(4)特大规模城市中第三产业发展要快于第二产业的发展,高铁开通后结构增量大幅增加但竞争力优势出现下降,分散力大于聚合力。最后针对高铁建设下不同规模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呈现的差异性,对不同规模城市充分发挥产业相对优势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