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和口蹄疫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两类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目前在我国属于强制免疫项目。虽然由于近年来人们的防疫意识增强,疫苗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猪瘟和口蹄疫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这两种传染病仍是养猪业的威胁,给世界各地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猪瘟和口蹄疫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免疫工作的不到位,使得典型猪瘟逐渐减少,目前多以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出现。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性,现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以及Asial(亚洲1型)。
为了掌握2008年到2010年四川某地区这两种疾病的免疫现状,该区畜牧中心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从辖区内各猪场随机采集到的共1649份血清样品。样本涉及种猪、育肥猪、仔猪各年龄段猪群。监测区域均匀覆盖该区各街道、乡镇的主要养猪场,能较好地反应上述两种病在该区地免疫情况。通过对不同规模养殖场、不同年龄段的猪群、不同免疫程序、以及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猪瘟、口蹄疫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到近三年来该地区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并从饲养规模、猪群年龄、发病季节、免疫程序等方面得出猪瘟、口蹄疫的发病规律,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提供了依据。
结果表明,这三年中该区猪瘟合格样本数为928份,抗体合格率为56.28%,口蹄疫合格样本数为642份,抗体合格率为38.93%,各猪场免疫水平差别较大(P<0.05)。通过对不同规模猪场的猪瘟、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抗体合格率的高低与猪场的规模有关,猪场规模越小,合格率越低,规模越大,饲养管理水平越高,抗体合格率也更高(P<0.05)。在对监测猪的背景进行比较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抗体合格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种猪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育肥猪和仔猪,仔猪的抗体合格率最低(P<0.05)。从免疫后不同时间进行抗体监测也可以看出,猪瘟、猪口蹄疫这两种病的季节性差异越来越不明显(P>0.05),从这三年获得的监测结果可知,夏季猪瘟、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仅为52%和32.08%,远未达到国家标准。
通过调查还可以发现,免疫程序的混乱是造成免疫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规模场和散养场均未按本场实际监测到的抗体水平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而是盲目套用免疫程序,肆意加大免疫剂量,使得免疫次数、免疫时间以及免疫剂量的确定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除此之外,疫苗质量不合格、免疫工作不到位、采样时错误的操作、猪群自身存在的免疫缺陷,不科学的饲养管理等原因也会影响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