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伦理范畴之一,对维护政治统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代统治者正是基于这一点,将忠伦理纳入法制及官制的轨道,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力推行忠德教化。目前,国内外关于汉代忠德教化的论文和著作相对较少,因此笔者从“忠”字的涵义入手,从背景、途径、特征、效应等方面对汉代忠德教化做一全面系统的考察。首先,论述忠德观念自产生发展至汉代其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秦代、两汉。忠德观念初产生时有一般伦理和政治伦理两个层面的内容,然而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忠德观念的涵义日趋狭隘。至汉代,“忠”沦为臣对君的绝对服从。其次,论述汉代忠德教化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汉朝建立于亡秦基础之上,面临严峻的政治形势。另外由于初建,社会秩序呈现自上而下一片混乱的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汉朝统治者意识到秦朝灭亡是实践法家学说的恶果,于是转向求助于黄老思想。黄老思想对于汉初恢复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汉朝实力增强,它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和统治的需要。于是统治者又转而运用儒家思想治国,儒家素来强调的忠伦理的地位因此逐渐受到重视。第三,详细地分析汉代忠德教化的途径。从“不忠入律”、褒奖忠臣、以孝求忠三个方面阐述。汉朝政府从惩罚和褒奖两个方面对臣民进行忠德教化,对于激励官吏忠君廉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不忠之臣也具有极大的威慑力。第四,总结汉代忠德教化的特点。通过对于汉代忠德教化途径的分析,总结出汉代的忠德教化具有纲常化、法制化、过程渐进化、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最后,阐述汉代忠德教化的历史效应。汉代的忠德教化培养了官吏的良好职业道德,巩固并延缓了汉朝的统治。此外,汉代忠德教化也为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忠德教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