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长多层OCT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机械刀和飞秒角膜激光磨镶术后泪液动力学的改变
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07月至2012年07月之间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薄瓣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60名,按照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其中机械刀组和Intralase飞秒激光组各30名,总计120眼。术前应用温州医学院自行研发的OCT测量患者双眼的上、下泪新月高度及面积,应用共聚焦纤维镜测量患者角膜中央、鼻侧及颞侧的上皮下神经密度,术后一周、一个月及三个月复查患者上、下泪新月高度、面积及角膜三个方位的上皮下神经密度(术后一周不进行此检查)。OCT测量比较机械刀及飞秒激光术前术后上、下泪新月,利用OCTAnalyzer软件绘出上、下泪新月高度及面积;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患者角膜三个方位的上皮下神经密度,利用Neuron J软件绘出上皮下神经密度。记录泪新月高度、面积及上皮下神经密度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时间点的两组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方法。不同资料的相关性采取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机械刀组与飞秒激光组术前在上、下泪新月高度及面积比较发现下方泪新月高度及面积均大于上方泪新月;两组在术后3个月时发现上方泪新月高度(F=7.926,p=0.007)和面积(F=12.156,p=0.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2)术后1个月发现机械刀组角膜鼻侧上皮下神经明显高于飞秒激光组(F=1870.896,p<0.001),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中央(F=21.466,p<0.001)及颞侧(F=22.397,p<0.001)高于机械刀组,鼻侧低于机械刀组(F=936.112,p<0.001);
(3)飞秒激光组术后1个月上泪新月高度变化与上泪新月面积变化相关(R=0.554,P=0.004),与颞侧神经密度变化相关(R=0.471,P=0.015),下泪新月高度变化与中央神经密度变化相关(R=0.488,P=0.011),上泪新月面积变化与颞侧神经密度变化相关(R=0.532,P=0.005);飞秒激光组术后3个月上泪新月高度变化与上泪新月面积变化相关(R=0.472,P=0.015),与鼻侧神经密度变化相关(R=0.486,P=0.012);
(4)机械刀组术后1个月上泪新月高度变化与上泪新月面积变化相关(R=0.671,P<0.001),术后3个月上泪新月高度变化与下泪新月高度变化相关(R=0.509,P=0.011),下泪新月高度变化与下泪新月面积变化相关(R=0.572,P=0.004),下泪新月面积变化与颞侧神经密度变化相关(R=0.456,P=0.025)。
结论:
(1)机械刀和飞秒角膜激光磨镶术后泪液减少,术后1个月后开始恢复,飞秒激光组较机械刀组恢复明显,上泪新月恢复较下泪新月明显;
(2)机械刀和飞秒角膜激光磨镶术后三个方向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均减少,术后第3个月开始,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开始恢复,飞秒激光组恢复较机械刀组明显,角膜颞侧和鼻侧上皮下神经密度恢复较中央明显;
(3)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后,泪液的恢复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相关,且早期恢复取决于角膜颞侧和鼻侧上皮下神经密度恢复,飞秒激光术后泪液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的恢复优于机械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