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地主形象塑造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由于历史文化情境的不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十七年”时期的作家对这一形象的把握大多是从阶级尺度出发,使这一时期的地主形象具有了类型化的特征;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则更加注重在人性视野下展现其丰富的性格特征,并不断挖掘地主身上复杂的人性特质。造成“十七年”和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地主形象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代语境的不同,也有创作者和读者对历史、文化、文学、审美等理解的变化,更有文学、文化潮流变更的影响。对当代文学来说,地主形象从“十七年”时期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向新时期以来越来越人性化的转变意味深长,这不但表明文学、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的回归,同时也表明了文学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审美上的更加多样化。本文以当代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为研究对象,以四五十年代一些解放区文学、建国后“十七年”小说、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对地主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从“十七年”和新时期以来两个大的区间展开集中讨论,研究中国当代小说中地主形象书写的历史变迁,以及作家们在不同语境下对地主形象和历史事件的不同理解与表达。第一章主要分析“十七年”小说对地主形象的塑造,论述阶级斗争语境下地主形象的主要特征。在当时的主流文学叙事中,对地主的书写,给文学史留下了大量的典型的“恶霸”型地主形象,但是细读文本会发现,即使是在阶级斗争氛围十分浓厚的氛围下,一些有自主意识的作家仍能认识到作为一个作家的文学责任,所以在他们的创作中地主形象没有被描绘的过于妖魔化,而是呈现出一些人性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同时本章还会探寻“十七年”小说中地主形象呈现不同面貌的深层次的背景及原因。第二章主要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为研究对象,发掘这一时期小说中地主形象的新特性,比如在“十七年”文学中不可能在地主身上得到体现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舍生取义等特质,人性中温情与美好的一面在地主身上得以体现,他们的性格越来越丰富,形象越来越饱满。同时进一步从时代大环境的转变、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国内新的文化、文学观念的熏染等方面找寻新时期以来地主形象得以重塑的缘由。第三章主要是从历史事实、文学审美两方面对地主进行更加深刻的阐释与透析,同时结合作品对“十七年”和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叙述视角、叙事策略上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这些叙事手法上的变化对地主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哪些影响。
其他文献
当今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全球的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信息化,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都离不开信息。ERP包含的这种深刻的管理思想已经从制造业企业而逐渐变成全世界许多行业的选
城市是人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的聚居地,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集中和交流的地方。清代后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近代社会兴起的转折时期,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城市都发生剧变的重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联合胰岛素抵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在路翎创作的研究领域,“路翎创作‘欧化’”似乎是个不言自明的共识。最初对路翎进行“欧化”命名的是胡风,这点在路翎回忆胡风的文章中得以印证——“胡风说,我的小说采取
作为农事诗,《周颂·臣工》“命我众人,痔乃钱镈,奄观铚艾”一句中提到了钱、镈、铚、艾四种农具。农具作为农业社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贯穿农业发展过程始终,农业生产的实
<正> 立法宗旨或者立法目的是每一部法律都不可缺少的。在《安全生产法》立法过程中,围绕立法宗旨进行了长期的调研、论证、争论,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它的立法宗
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和行为科学家的关注。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品质测量工具的研究已开展将近20年,相继开发了多种积极心理品质
<正>定价:79.90元书号:9787566911681开本:16开简介:该书介绍了基于视野的时尚零售技巧,内容涵盖基本的零售概念以及新的趋势。新的趋势包括多元文化和新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
《诗经》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两千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历代关于《诗经》研究的学者和著作也层出不穷,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优秀之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清
互文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该理论术语是符号学家Kristeva在向欧洲学界介绍前苏联思想家Bakhtin的对话性理论时创造的,指的是“任何语篇的写成都如同一幅语录彩图的拼接,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