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性气候恶化,土壤干旱,耕地盐碱化不断加剧,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各国农作物生产和农业的发展。通过提高作物的耐盐碱性来开发利用此类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且有长远意义。萌发期和幼苗期是植物对盐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此阶段的耐盐性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早期的盐害对植物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大麦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可以作为开拓盐荒的先锋作物种植。通过对大麦萌发期和幼苗期对不同盐胁迫处理下的各项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系统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大麦耐盐机理、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大麦耐盐性评价体系及改进盐碱地大麦栽培技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论文首先采用NaCl对两份大麦栽培品种“花11”、“花30”进行不同的盐胁迫处理,通过对萌发期各项形态指标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大麦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对不同NaCl胁迫的一系列生物学响应,并着重探讨了不同耐盐性品种对盐胁迫的直接适应性和透导适应性差异;随后又对“花30”经空间诱变后所得180份SP2和14份SP3代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考察了直接适应型耐盐性(基础耐盐性)及诱导适应型耐盐性(获得型耐盐性)的遗传变异,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之后,又对空间诱变获得的部分株系进行耐盐性及大田农艺性状的鉴定。本试验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NaCl直接胁迫对“花11”和“花30”两大麦品种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花11”在15g/L NaCl胁迫下有3.3%-6.7%的发芽率;NaCl预处理明显抑制了“花11”种子在无NaCl胁迫下的萌发,萌发率随NaCl预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萌发后的生长并未受到影响。15g/L NaCl胁迫完全抑制了“花30”种子的萌发;高浓度NaCl预处理(15g/L)对“花30”在无NaCl胁迫下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NaCl(10g/L和15g/L)预处理能提高“花30”在5g/L NaCl胁迫下的耐盐性。
2、10g/L NaCl胁迫严重抑制“花30”、“花11”两供试品种种子萌发后的生长量以及POD和SOD活性,“花11”受抑程度明显小于“花30”,此外,提高了脯氨酸含量,“花11”的提高幅度小于“花30”。5g/L NaCl浸种预处理提高了“花30”于10g/LNaCl胁迫下的生长量、POD和SOD活性,而造成脯氨酸含量下降;降低了“花11”的生长量和POD活性,SOD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也明显上升。
3、通过萌发期耐盐性的综合性评价,发现与原始品种“花30”相比,空间诱变后的180份SP2代供试材料的耐盐性存在广泛变异,其中直接适应型耐盐性优于原始品种“花30”的占77.2%,而诱导适应型耐盐性优于“花30”的只占8.9%。通过对14份SP3代供试材料的耐盐性研究发现,SP3代种子萌发阶段的直接适应型耐盐性.较SP2代还是存在部分的变异,但SP2代直接适应型耐盐性鉴定中表现十分出色的株系在SP3代的鉴定中依然表现出很好的耐盐性。SP3代与SP2代的诱导适应型耐盐性的鉴定结果似乎没有延续性。
4、通过萌发期耐盐性筛选和田间农艺性状鉴定表明,所选诱变材料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耐盐性均较好,各供试材料的发芽率、胚芽鞘长度,主根长度尽管受到显著抑制,但抑制程度明显小于“花30”。供试材料中“Ha08-11”成穗率高,属相好,有望成为优良的大麦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