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情况,并对OBI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S区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探讨国内血站对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实行核酸筛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OBI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监测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改进血液筛查方法,降低HBV的漏检率。方法:1.收集常规标本,5ml置于EDTA.K2真空采血管,采集血袋旁路留样的静脉血,2-8℃保存,用于血筛 4 项(HBsAg、抗-HCV、HIVAg/Ab 和抗-TP)、ALT、ABO正型反型定型、RhD血型定型以及需要补充的乙肝血清学HBsAg,HBsAb(定量,IU/L),HBcAb,HBeAg,HBeAb 5项(乙肝血清学5项)的测定;核酸标本:5mlEDTA.K2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血袋旁路留样的静脉血,2-8℃保存,用于NAT检测和HBV DNA提取。2.应用血清学方法(ELISA)常规筛查HBsAg联合核酸检测,从68565例无偿献血者样本中筛选出95例HBsAg阴性NAT阳性样本加以跟踪或回溯,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试验、鉴别试验和半巢式PCR来确认是否为HBV感染;经分析进一步确认是否为OBI感染。3.对95例HBsAg-NAT+血浆样本进行手工HBV DNA的提取,对preSS区和S区进行巢式PCR以及序列测定,并与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变异。使用MEGA5.2软件进行OBI分析生物学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分析。结果:(1)68565例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共筛查出95例HBsAg-/NAT阳性样本,95例HBsAg-NAT+献血者的血清学结果:其中产生HBcAb(不考虑HBsAb)占 64.2%(61/95);产生保护性 HBsAb(不考虑 HBcAb)占 50.5%(48/95);全阴性占 16.8%(16/95);仅 HBcAb 阳性 29 例,占 30.5%(29/95);仅 HBsAb 阳性16 例,占 16.8%(16/95)。(2)95 例 HBsAg(-)/NAT(+)样本血浆中确定存在 HBVDNA的人数为40例。通过原样本鉴别为HBVDNA反应性39例,其中包括鉴别试验得到30例,鉴别率为31.2%(30/95);未鉴别出HBV但是手工抽提得到序列的有9例。另有1例当次献血未鉴别出HBV也未获得序列,但在其跟踪数据中鉴别HBV阳性。(3)从40例献血者血浆中存在HBV DNA的样本中共确认OBI样本35例,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OBI感染率为1:1959(35/68565)。(4)35例样本中有27例样本成功进行S区基因巢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HBV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22例为C型,4例为B型,1例为A2型,以C型为主,占81.5%(22/27)。(5)突变分析发现27例OBI样本中HBV S区氨基酸变异率高,尤其是HBsAg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本实验从68565例无偿献血人群中筛查出95例HBsAg(-)/NAT(+)血液样本,其中35例确认为OBI感染,大连地区OBI的流行以C基因型为主。HBV S区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影响了 HBsAg的分泌和蛋白的表达,与OBI的发生发展有关。此研究数据结果为血液筛查方法的改进以及OBI的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