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起中国证监会决定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改革的实施引发了学者对于股改效果、股份支付比例等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代理成本作为治理问题的代理变量,首先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改带来了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显著下降,并显著提升了公司绩效;由于代理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与绩效提升相关,我们研究了股改是否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司绩效,结果发现,提升的公司绩效与两类代理成本的降低显著相关,而股改在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绩效的作用尤为显著。除此之外,本文还关注改革过程的分析。改革过程的分析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第一,股改进程变量与治理效应的相关关系,我们发现股改进程变量能够影响单个公司的股改效果;第二,我们以股改进程变量为基础构建了股东冲突指数,结果发现股东冲突本身就是公司治理存在严重问题的信号,而后我们以股东冲突指数为基础对股改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股东冲突越严重的公司,股改带来的绩效提升和治理优化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股东冲突严重的公司而言,股改能够带来高于一般水平的绩效提升和治理优化。在验证了股改能够显著完善公司治理的情况下,我们以流动性的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股改完善治理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并未减少大股东对于公司的监督,也就是说传统的话语权理论在中国不适用。新话语权理论中的机构投资者渠道能够解释第一类代理成本的降低,非流通股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补偿这一“类退出”方式和机构投资者渠道共同降低了第二类代理成本。股改所引发的流动性通过这些渠道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绩效,而机构投资者渠道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从而提升绩效的作用尤为显著。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在完善定价机制从而规范投资者市场行为、优化公司治理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股改地域特征和时间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府推行股改遵循先推广后示范,先东部后中西部,东部带动中西部的整体格局。此外,通过对那些不积极推行股改的扫尾型公司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类公司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代理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显著的治理优化。本文的研究对于政策推行和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什么有些公司不响应国家政策及早推行改革?为什么有些公司股改进程遭遇较大的阻力?这本身就是这些公司存在严重代理成本问题的信号,而改革成功之后受益最大的恰恰也是这些公司。这说明越是遇到改革的攻坚问题,越要坚定改革的决心,破解改革的难题,这样才能带来稳定的绩效提升和明显的治理优化。另外,这类公司从总体而言代理成本问题一直存在,所以在股改总体推行完毕后,要重点针对扫尾型公司和股东冲突严重的公司进行必要的跟踪监控、风险评估以及监督检查,通过这些配套措施降低其代理成本。坚定改革的决心是推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应当掌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