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小与国小华语教材的文化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mob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发展愈发重要,汉语教学界也开始关注起语言、文化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或说文化教学部分更是汉语教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在全球进入“汉语热”的今天,课堂中除了教师与学生,教材更是能直接影响教与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以马来西亚小学阶段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教学的代表——华文小学与国民小学,两者的华语教材《华文》与《国小华语》为重点研究对象,从教材内部的文化角度出发,主要通过两者教材中的华人文化因素研究与内容比较,最后结合华人小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及文化学习需要调查,以问卷所得数据辅以本文的研究核心——究竟《华文》与《国小华语》何者在华人文化的学习会更符合马来西亚的华人小学生?本文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章节的绪论将简述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及大马华文教育中的两种发展方向:汉语作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教学的社会情况,也会解释在内、外多种原因的交叉作用下,大马华人的华人文化学习需求将产生什么影响。在第一章节的最后,亦有相关研究综述与本文的研究分析方法。第二章节将解释本文所使用、两者的教材由来与版本,并说明两者课文中的华人文化内容将会依据何种理论,如何细化成各种文化因素。同时为方便展示,也会对相关的文化因素以数据化与图表化方式呈现。在第二章节的最后部分会从两者在文化因素数据、文化内容主题划分的研究中作出客观地判断与结果。第三章节将会针对华人小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学习需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主要辅助本文对华语课本与汉语课本的研究分析结果,同时进一步验证何者的华人文化内容会更符合华人小学生的文化学习需要。第三章对于华人小学生调查所得的数据反馈,也会为本文最后的结论部分提供参考方向,对现有华语教材提出改革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格局的变化、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加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公众迫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愿望愈发强烈,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也愈发多元化。其中,公众通过电视问政等平台参与政治生活,并借此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属于最为典型的参政议政渠道。为了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六安市电视台“问政一把手”栏目应运而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该栏目通过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知情权、表达权
“课堂生活”概念的提出,意在使师生共同建构具有特殊意义、焕发生活色彩、凸显生命价值的课堂。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角度,需要做到:赋予书本知识生活意义,实现“三重沟通”;激活
<正> 为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出现的顽固性的蛋白尿,我院采用“消蛋白尿”粥配合临床以治疗慢性肾炎,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降低尿蛋白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介绍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