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等方面的作用及意义,同时评估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对照研究,将177例初治的Ⅲ-Ⅳ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分为预防性抗凝组(标准方案化疗+低分子肝素)和非抗凝组(单纯标准方案化疗),其中预防性抗凝组97例,非抗凝组80例,预防性抗凝组使用抗凝治疗为化疗+低分子肝素0.3ml,qd,非抗凝组单纯化疗。分析患者一般情况,血栓发生的相关情况,两组4-6程化疗后凝血指标变化、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出血事件,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并评估出血的相关风险。【结果】根据KHORANA评分模型,预防性抗凝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0%、4.5%、0%。非抗凝组的为10%、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例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11例,其中单纯深静脉血栓10例,肺栓塞1例;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距离确诊恶性肿瘤事件1月、1-3月、4-6月、7-12月、大于12月的例数分别为2、0、4、3、2。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TMN分期、PS评分、治疗前凝血功能及患者是否接受放疗、靶向治疗、输注血制品及深静脉置管无关。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中,预防性抗凝组发生率4.1%,非抗凝组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国际标准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无明显差异;化疗后D-二聚体(ng/ml)预防性抗凝组为1554.44±1591.70,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非抗凝组为2758.26±4803.99,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34,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性抗凝改善患者高凝状态。两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KHORANA评分、分期、PS评分、输注血制品及治疗前D-二聚体是影响患者OS及PFS共同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性抗凝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使用抗凝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1、肿瘤患者合并血栓大部分发生在确诊1年内,高峰期在4-6个月,常见血栓为肢体深静脉血栓。2、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改善高凝状态有一定积极作用。3、预防性抗凝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安全性良好,不影响凝血功能,无出血大事件发生。4、晚期肿瘤患者KHORANA评分、输注血制品及治疗前D-二聚体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风险因素,这三个因素均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因此,必须关注肿瘤相关VTE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