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作品和存在主义哲学论著在中国传播,西方荒诞思潮不断向中国文化领域渗透。这股波及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诸多领域的文化思潮吸引了80年代许多作家的目光。他们感悟、思索,学习、借鉴,创作出一批具有独特艺术内蕴和风格的小说。这些小说构成了80年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引发出诸多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分五章论述。 第一章,旨在分析荒诞作为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在80年代中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并对西方荒诞思潮作综合性的回顾。首先,以几种介绍外国文学的刊物和几个著名的荒诞文学作家为例,从对其作品的翻译、介绍和出版情况分析西方荒涎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其次,从中国作家们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创作自身原因入手,揭示文学领域急切的趋同心态。最后,从西方荒涎思潮的产生原因、哲学意蕴和文学创作三方面对之简要介绍。 第二章,主要论述80年代初期小说对历史荒诞性的表现在于个体的变形或分裂,而这类小说与社会政治层面对现实合理性的倡导和历史荒诞性的批判不谋而合。在作家的合理性视野之下,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作为个体存在的追求与特定历史时期的规范之间的背离。但是,这类小说对荒诞的表现只是浅尝辄止,原因有三:一是小说创作并非建立在荒诞的世界观之上,而是在规范的合理性视野之下对历史的反观;二是受作家身份的限制,对荒诞的感悟迅速消解在时代主潮之中;三是对历史荒诞性的感悟消解在无可奈何的慰安之中。 第三章,主要论述作家在剧烈变革时代的感受与西方荒诞思潮的某种契合,以及因文化约定性而致的差异。一方面,刘索拉等年轻作家的小说将自我在追求个性的时代主潮中感悟到的某些荒诞情绪,作为混杂在其整个精神状态中的现象一起表现出来,其含混性正好表现了80年代文化空间各种文化思潮的交叉和消融;另一方面,王蒙等中年作家的某些小说所表现出的荒诞感,则体现了作家成熟机智的现实策略和乐观主义的传统文化心理,并以能感受和认识到荒诞又能以超然心态对待荒诞作为智者的境界。 第四章,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孙甘露等先锋小说家为例,论述先锋小说形式中蕴含的荒诞哲理,以及作家自我存在方式与之的悖离和面对荒诞的逃避姿态。一方面,先锋小说们试图通过小说形式的突破达成哲学的突破,而其所表达的人类寓居世界、理解世界、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无不带着阐述西方现代哲学的痕迹;另一方面,先锋小说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与西方小说中关于世界荒诞性和不可解释性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悖离,在以小说形式的方式接近和体悟了个体存在的荒诞之后,游离于阐述荒诞哲理的外表,而未显示出反抗荒诞的人格力量和勇气。 第五章,论述残雪与史铁生小说表现荒诞的特殊性。残雪小说以极端的对抗性虚构出一个充满丑恶意象的荒诞的生存景观,颠覆了一切因袭传统的观念和人们公认的所有常规,这种极端性使残雪达到了其预期目的,也因之难以与西方“荒诞”大师之作相提并论。史铁生小说的语言和结构使之艺术地接近了哲学,表现了人类无处不在的悖谬,又在对生存的玄思冥想的孤境中宣扬反抗荒诞的宗教精神,他以小说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整个方式融合了西方荒诞思潮,但其小说因作家表现力问题而有观念化和重复表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