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故乡书写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始终是刘震云写作中具有贯穿性的素材、意象、话语以及精神。这种与“故乡”的粘连状态不仅仅专属于刘震云,也同样体现在鲁迅、沈从文、阎连科、刘庆邦、余华、苏童等诸多中国作家的创作之中,是中国文学的特殊景观之一。刘震云的创作经历恰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重合,其创作手法、写作理念也因此发生变动,而他的“故乡”也随之呈现出形态、功能的阶段性变化。因此,对其故乡书写的梳理思考或许能为理解刘震云乃至这一代作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学资源整合、文学策略调整提供路径。以此为目的,论文尝试对刘震云的故乡书写进行分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总结每一时期“故乡”的审美内容及精神指向,力图通过对社会文化语境分析、对作者身份意识探究剖析其历次转向的原因并挖掘这一原因的共性价值。全文除绪论、结语之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刘震云80年代的创作,指出这一时期“故乡”之于刘震云主要停留在创作素材层面,呈现为经验尤其是苦难经验的集中表述。由于缺乏足够的审美距离,作品虽激愤有余,但对苦难成因反思乏力、对生存苦难超越不足。第二部分以“故乡”系列为研究对象剖析刘震云90年代的创作,指出受精英身份的影响,他将故乡视之为话语,不再侧重对于故乡场景、经验的真实呈现,而致力于解构“故乡”所包蕴着的历史规训、权力规训,但过分自闭的精英姿态及其追求极致的叙事形式并没有使作品获得足够的关注、回应。事实上,这也是精英文化、先锋文学衰落的内因之一。第三部分通过刘震云影视改编与文本创作的参照,指出此阶段刘震云对“故乡”所采取的双重策略:一是从大众文化角度对故乡进行平面化、猎奇化,通过方言、民俗的大量展现,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一是坚持精英立场,故乡成为他探讨孤独、隔膜等人性问题的精神原乡。刘震云试图在市场与精英、经验与审美之间独辟蹊径,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诸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抵牾仍时有出现。刘震云的故乡书写事实上包含着中国作家的转型经验,对其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细化。
其他文献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物不仅仅是认知的对象,而且它就是自己本身,在"物"身上呈现出一种世界的聚集。在此基础上,海氏认为"壶之壶性在斟注着的赠品中成其本质存在
目的探讨蒙成药阿那日-4对小鼠乙醇及应激反应引起胃溃疡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小鼠乙醇及应激性胃溃疡模型,检测小鼠胃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一氧化氮(NO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频繁爆发,新的危机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受社会总体环境的影响,中
在重力坝、拱坝等混凝土坝中,多在坝体上游面埋设竖向排水管,有效排出坝体渗水,以保证大坝正常运行。而竖向排水管在施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若采用水平安装排水管,既便于施工,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五四”为开端的,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一直被当作教育儿童的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开始冲破教育工具论的
现有的各种激光干涉仪可以方便地测量围绕垂直于直线位移方向的两个转角偏移,但是对于围绕运动轴的滚转角偏移,特别是对于大行程运动,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针对各种高精密直
针对尾矿库、垃圾填埋场底部土层受荷后的力学变形特性,以及考虑土体固结变形与重金属污染物运移转化模式、途径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污染物运移模型,以及考虑
<正>一、流俗"物"论观之批判及"壶"之为"壶"论海德格尔一反先哲的"认识自然"提出了"显现自然",具有"拯救"危机的历史意义。海氏认为"大地让任何对它的穿透在它本身那里破灭了
该文以中国艺术理论中的传神、气韵、意境的含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当代艺术案例中的运用,从而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