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经济社会的“一马当先”,农村却只能“望其项背”。“城乡分离”现象加剧、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三农”问题越发严重等现状都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同步、不统筹、不协调、不可持续在资源型省份的山西体现的更为明显。拿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来说,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高于全国、甚至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高的多。对于山西省内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甚至更大。城乡收入差距还仅仅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协调的表现之一,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在生活品质、社会保障、文化熏陶等方方面面与城市居民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资源型省份山西来说,城乡“鸿沟”愈发明显。 产业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基础与保障,然而山西省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由于农业经济“靠天吃饭”、周期长、利润低等原因导致吸纳到的生产要素极为有限、发展较慢;以资源为依托的工业经济一方面成本低、见效快、利润高的原因,导致各类生产要素向资源型工业经济集中,但另一方面资源产业“一产独大”挤出了科技与人力资本,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并且对当地的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就业能力不足。这些都使得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 为了能够为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找出以产业为支撑的统筹路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从产业支撑的视角,研究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首先,分析和总结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支撑的理论机制,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做理论铺垫。接着,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建立的时序数据综合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对山西省近二十年(1996-2015)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整体纵向比较,同时,为了得到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差异,基于2015年的数据,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横向比较。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山西省三次产业19个细分行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支撑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农业对城乡统筹支撑力度不足;城乡统筹对资源产业有依赖性及脆弱性;采矿业与制造业的错位发展,导致城乡统筹发展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对城乡统筹的推动能力强但发展层次低;“产城分离”发展,致使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弱化;城市间产业同质化,很难衍生出统筹城乡所需要的产业体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基于产业支撑角度,构建出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要构筑城乡统筹的产业基础;要推动产业合理分工布局;要创造城乡统筹发展良好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