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巴公路地处帕米尔高原,所经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气候环境恶劣,自公路通车以来,多次受泥石流损毁阻断。中巴公路作为连接中巴两国的交通干线,也是建设中巴经济走廊、通往南亚次大陆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通道,开展中巴公路及沿线泥石流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与战略意义。论文以中巴公路及沿线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技术,进行中巴公路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中巴公路沿线泥石流进行影像解译,收集地区地质环境背景资料,识别研究区域泥石流的空间分布和区域特征,绘制中巴公路及泥石流灾害相关专题图件,建立泥石流灾害数据库,为后续泥石流风险分析提供数据支撑。2、根据中巴公路全线泥石流孕灾环境与激发条件,选择坡度、高差、土地利用类型、岩土类型、断裂带密度、PGA、年均降水量和河流密度8个主控因素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实现中巴公路全线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与评价。结果显示,中巴公路51.39%的路段处于高度及以上危险区,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乡段、喀喇昆仑山脉高山峡谷区和Chilas杂岩陡谷段泥石流危险性最高。3、以历史卫星影像为基础,采用Flow-R模型计算中巴公路盖孜村至布伦口段泥石流的运动路径,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模拟准确性为83.85%。根据泥石流属性特征与危害方式,提取泥石流规模、松散物质补给程度、沟谷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长比例和堵江程度等信息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提出基于泥石流运动过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一次新探索。其中位于公路同侧的泥石流沟N5(艾尔库然沟)、N14和N20危险性最大,对公路威胁最为严重,就中巴公路盖布段而言,处于极高度危险性、高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的路段长分别为4.33km、0.62km、1.41km、1.68km和11.22km。4、根据研究区公路工程特征和泥石流致灾方式,从暴露性、公路属性和成灾恢复力三个方面,选择与泥石流相对空间位置、工程地质背景、公路工程类型、路面距河床高差、距城镇距离和海拔6个指标作为公路易损性评价指标,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归一化处理,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实现中巴公路泥石流易损性分区。5、综合基于GIS、信息量模型的公路泥石流危险性分析方法和考虑公路工程暴露性、公路属性、成灾恢复力的公路易损性模型,实现中巴公路全线泥石流风险分区。奥依塔克镇-布伦口段、红其拉甫口岸-Pasu段和Jaglot至Sasin段是中巴公路泥石流风险性最高的3个路段,制作相关专题图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线性工程选线、线路优化及泥石流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