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可以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及可转换性三方面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迅速地发展起来。可转换债券已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这些国家、地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转债的发展却还处在初级阶段,总体规模小,品种也少,可转换债券市场体系也尚未成形,在可转债的设计、价值评估、融资效果研究以及相关法律等诸多方面仍处于滞后状态。这些缺陷正制约着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健康发展与完善。因此笔者认为,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总结他们融资的总体特征,加强对可转债的价值评估、融资成本的控制与风险防范,并加快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完善,这些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可转债发行公司的角度出发,首先在介绍可转债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可转债的本质特性—可转换性,并以此为依据对可转债的要素进行了分类;而后对可转债定价理论及模型作了简单论述,为后面定价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接着重点分析了可转债融资动机,并总结了可转债的融资利弊。接下来,笔者从融资成本、风险及融资效果等方面,在理论上对可转债融资进行了财务上的可行性分析,这为后面融资效果的案例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后,在以上可转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统计分析了我国自2000年以来发行的35支可转债的融资情况,总结出了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总体特征。随后,以上述理论分析为基础,以三个典型案例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定价问题,并从融资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它们融资的效果,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并未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筹集资金的结论,并对此结论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