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规模储能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根基。可再生能源由于空间时间不连续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当前储能发电智能并网的巨大负荷,因此亟需发展安全系数高、工作寿命长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广泛应用于储能市场。但是,锂资源储量有限、地理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锂电在储能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激发了研究其他可替代储能体系的热潮。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工作原理相似,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规模储能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根基。可再生能源由于空间时间不连续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当前储能发电智能并网的巨大负荷,因此亟需发展安全系数高、工作寿命长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广泛应用于储能市场。但是,锂资源储量有限、地理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锂电在储能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激发了研究其他可替代储能体系的热潮。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工作原理相似,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规模储能的供给主力。钠离子电池发展的核心在于电极材料
其他文献
1,2,4-丁三醇(1,2,4-butanetriol,BT)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大宗化学品,被广泛应用在医药、材料、日化、能源等领域。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生产BT,生物发酵法具备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势。但缺少高效、绿色、经济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成为限制BT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硼亲和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分离生物基化学品的技术,基于硼亲和作用分离发酵液中亲水性BT的工艺尚未
疫苗生产过程中有效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提升疫苗质量和防控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保证。由于病毒抗原具有尺寸大(几十至上百纳米)、三维结构复杂、溶液浓度极低、生物学活性依赖于结构完整性等特点,长期以来其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仍具挑战。传统的疫苗质量控制方法,如动物体内实验及其他体外免疫学分析,成本高、耗时长、准确性低,难以满足质量控制的需求。本论文以灭活口蹄疫病毒(inactiv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连续碳化硅(SiC)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纤维组成和微结构的持续优化,SiC纤维使用温度不断得到提高,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了三代SiC纤维。其中,在SiC纤维中引入少量异质元素,如锆、钛、铝、硼等元素,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可起到助烧结作用或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SiC纤维的抗蠕变和抗氧化性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全球环境的逐渐恶化,寻找一种清洁、可持续的替代能源成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氢能是一种绿色能源,具有质量轻、热值高、来源丰富和可再生等特点,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电解水产氢技术作为最有前景的制氢手段,能够使水通过电化学反应催化分解产生高纯的氢气。在此过程中,电催化剂的选用直接影响了催化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很多电催化体系中,碳系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在生命活动中处于持续的运动中,其不同时间尺度的运动过程是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在多个时间尺度上以原子水平分辨率研究蛋白质的动态学,对于揭示结构—功能关系,以及动态—功能关系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利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对细菌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应答调节蛋白RR468展开结构和动态学研究。应答调节蛋白是一个磷酰化介导的分子开关,其磷酰化激活过
流化床作为—种高效的气固反应装置,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固相加工过程,如软锰矿焙烧、氢氧化铝煅烧、富态料氯化、铁矿直接/熔融还原等。气固流化床中往往存在颗粒聚团或气泡等介尺度非均匀结构,且实际应用中颗粒通常具有多分散性(涉及不同颗粒尺寸或密度),这使得介尺度非均匀结构的形成机制更加复杂。传统的双流体模型(TFM)耦合均匀的颗粒群曳力本构关系,忽视了网格内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无法准确预测流化床中的流动特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显现,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高度关注。我国盐湖锂资源丰富,锂储量占比高达71%,但因镁锂比高、分离难度大,现有技术成本高,导致我国锂盐生产长期依赖于进口锂矿石。矿石提锂三废产量大、污染重、成本高,充分利用盐湖锂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迫切需求。对比现有提锂技术,溶剂萃取技术优势显著,该技术能够在大量Mg、Na、K
高分子材料的破损会造成资源浪费,使材料失效,甚至引发一些安全事故。赋予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及使用稳定性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自修复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在越来越受关注的超分子自修复领域依然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发展兼具优异机械性能和出色修复性能、功能化、适用于苛刻条件下的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等。以上问题制约了超分子自修复材料的实际应用。金属配位键可自发成键、键能可调、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人体不能自主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EPA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患病几率。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因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EPA含量高、容易扩大生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规模化商业生产EPA的微藻之一,也成为目前EPA藻油生产的研究热点。但在微藻生产EPA油脂的过程中,存在EPA产
随着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兴起,人们对储能器件的需求更为多样化。超级电容器因其快充放电速率、高安全性及长循环稳定性等优点逐渐成为储能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能量存储设备之一,然而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碳纤维布作为超级电容器常用的柔性基底,其负载的活性材料受限于电子/离子长距离传输困难及纳米材料的团聚现象,通常负载量要小于2mg/cm2,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储能密度。同时,碳纤维自身的电化学活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