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叉融合,无机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疾病的治疗、疫苗设计、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日趋严峻,新型高效的结核病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越发迫切。将无机纳米材料应用到结核疫苗的研究有望取得某些突破性进展。本研究选取3种无机纳米材料(纳米SiO2、ZnO纳米管和ZnO纳米棒),探究它们的细胞毒性和对绿色荧光蛋白(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并构建基因TB10.4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TB10.4,为进一步将纳米材料运用到结核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3种纳米材料分别作用于THP-1细胞和RAW267.4细胞,确定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的最适转染浓度,进而装载GF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AW267.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与脂质体和裸质粒的转染效率相比较进而确定纳米材料对GFP基因的转染效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TB10.4基因并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TB10.4。结果:1.确定了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的最适转染浓度,纳米SiO2最适作用浓度为50μg/mL;ZnO纳米棒和纳米管最适作用浓度均为10μg/mL;2.纳米材料转染组在转染后24h和48h均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达率为5%,显著低于脂质体转染组。3.成功克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TB10.4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TB10.4。结论:1.无机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与纳米颗粒的粒径、形状、分散性及表面修饰等物理化学性质有关;2.3种无机纳米颗粒有介导基因转染细胞的功能,但转染效率不及脂质体;3.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TB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