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研依据。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随访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6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与否及住院天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系统损害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环磷酰胺治疗方案、激素用量。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抗双链DNA定量等相关血清免疫学指标。合并感染组同时收集感染相关资料,包括感染性质、部位、病原学结果等情况。随访方法以门诊随访为主,少部分信函随访或电话随访。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方法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1.156例SLE患者,55例患者(35.26%)发生76次感染(48.72%),其中18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32.73%),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2.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病程、SLE合并系统损害、住院天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免疫抑制剂种类≥2种、CTX累积量、发生感染前2周应用过广谱抗生素、泼尼松日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肌酐、补体3、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沉、24h尿蛋白水平、抗双链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白蛋白、补体3、白细胞较非感染组患者降低,而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血沉、抗双链DNA定量水平则较非感染组患者增高。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LE合并血液系统损害、SLE合并肾脏损害及合并多系统损害(≥2个系统损害)、住院时间、补体3、抗双链DNA定量、24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环磷酰胺累积量、激素日剂量、2周前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使用≥2种与SLE患者并发感染相关。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补体3、24h尿蛋白定量、2周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环磷酰胺累积量和激素日剂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SLE并发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住院时间、24h尿蛋白定量、2周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环磷酰胺累积量和平均激素日剂量是引起SLE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须根据SLE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SLE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