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差异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米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主要粮食之一。杂交稻显著地提高世界粮食产量。随着杂交稻不断推广出现了品种退化,抗性减弱,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等问题,亟需研发出新的水稻品种予以解决。近年来水稻育种专家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出的多倍体水稻新品种冲破了现有情况,但国内外对多倍体水稻养分吸收特征规律研究投入不多,因此,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多倍体水稻进行全生育期采样分析,研究多倍体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并对比多倍体与杂交稻在养分吸收上的差异,本实验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多倍体水稻在株高,分蘖,生物量上均高于杂交稻,且差异显著;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株高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从苗期相差5.98cm到成熟期相差了25.7cm;在成熟期,多倍体水稻的株高比杂交稻高出了23.77%;多倍体水稻的分蘖数在收获期要高于杂交稻22.4%;两种水稻的鲜重差异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多倍体水稻比杂交稻高出66.67%;干重上,多倍体水稻比杂交稻高出65.21%。  2. 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动态变化。多倍体水稻在数值上高于杂交稻,且SPAD值差异显著在水稻的拔节期,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的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值最大,多倍体水稻比杂交稻的SPAD值高出12.01%,叶绿素总含量多倍体比杂交稻同比增长8.92%。  3. 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在大量元素及大部分中微量元素的吸收特性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总而言之多倍体水稻对养分吸收量高于杂交稻。微量元素铜多倍体通吸收量及含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杂交稻则是一直增加的变化。  4. 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在硅的吸收累积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多倍体水稻植株硅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高于杂交稻硅含量;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硅积累量在成熟期差异值最大,两者相差了62.29%。多倍体水稻与杂交稻硅含量的最大差异值出现在苗期,多倍体水稻硅含量高于杂交稻58.33%。  5. 多倍体水稻在千粒重,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产量上明显高于杂交稻,两种水稻穗长无明显差异。多倍体水稻的千粒重要明显高于杂交稻33.49%,差异性显著;多倍体水稻的穗长要稍高于杂交稻,两者平均相差1.21 cm,差异性不显著;多倍体水稻的穗粒数平均要比杂交稻高出21.79%;多倍体水稻实粒数要高于杂交稻33.69%;多倍体水稻的结实率高出杂交稻9.53%;多倍体水稻产量高出杂交稻10.36%。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促进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在信息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符合
本文对河北省土地承载力模拟及分区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用Gl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以逐月气候资料为基础,兼顾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特点,综合考虑土壤
野生扶芳藤产量低,不能满足目前市场上对扶芳藤的需求量要求和适应现代中草药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合理施肥灌水来提高扶芳藤产量。本文通过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田间试验,对扶芳藤的营养规律与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扶芳藤对N、P、K的吸收均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最高,其次为4月中旬到5月中旬,7月中旬到8月中旬,11、12月对P的吸收较小。2.扶芳藤茎叶中Ca含量较高,对
在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导致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不同位置残留大量的硝态氮.这种土壤残留硝态氮大量累积的现象,在蔬菜种植体系中尤为严重.土壤剖面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