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洪洞、霍州边界处的四社五村是由五个村庄为了解决当地用水困难,克服水资源短缺共同组成的民间社区组织。四社五村在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上,有丰富的水利技术实践与文化传统。四社五村水利民俗文化主要包括了社区组织民俗、清明节祭祀仪式、龙君信仰及民间传说和民间口头文学,这些民俗文化参与了区域水利共同体的构建,在当地水利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四社五村地理环境的梳理发现,四社五村严重缺水、水资源分配季节性不均与当地水利管理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民间组织“社”逐渐成为地方水利民俗的权威。在四社五村的民俗活动中,小祭的参与者多为四社五村的核心人员,他们通过对水利工程检查、水利账目的把握,把小祭打造为了水利管理的制度平台;大祭着重于民俗活动的仪式化展示和呈现,通过对民间信仰的融合进一步整合了四社五村的社会关系,通过仪式过程中的神圣授权巩固了四社五村组织在地方水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性;民间传说参与解释四社五村中的村社关系、官方与民间关系为代表的社会关系,从精神层面构建了以水利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四社五村民俗文化对水利共同体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水册和水利碑刻为代表的水利文献奠定了水利社会形成的基础,在技术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四社五村的水利秩序得以协调和运转。四社五村的水利秩序强调自我管理,具有非常鲜明的民间性色彩,这种民间性与官方权利的互动和协调中得以放大。二十一世纪以来,四社五村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处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之中,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更面临着一些来自内外部的对四社五村秩序的挑战。在学术界的关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四社五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呈现出保护主体多样性、保护手段科学化等特点.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不仅保护和传承四社五村的历史文化事项,更关注到产生四社五村的文化土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原则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