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文艺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文艺的新方向,但是这种新方向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实践后,却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和尴尬,延安文艺成为了一种被淡化、被忘却的历史记忆。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研究的价值和重大意义。而延安文学对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是回避不了的一个重要课题。”①因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思路的转变,我们有必要对延安文艺价值和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对于它的研究还有待于学界的进一步的深入,在当时的社会时代环境下,一大批知识分子先后奔赴延安,使得延安这座荒凉贫瘠的陕北小城成为闻名一时的文化中心,而且有很多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在文坛上很有名的文学家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型。本文略选其中一位具有典型性的作家——陈学昭,来研究她在延安时期文学创作及思想意识的转型。本文以她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作家在这一特殊时期文学创作的转向以及它的意义,更在于阐释延安时期《讲话》对作家思想意识和创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她前后三次奔赴延安,自由写作、革命写作、工作写作三种不同写作身份的转换进行论述,在这样的探索中,折射出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本文的基本框架如下:引言部分:对陈学昭的人生经历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延安时期”作了界定,阐述了选题原因以及目前学术界对她的创作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对她早期人生经历和早期她在五四时期初登文坛发表大量散文和评论,小说创作情况进行了梳理,以期与后来她在延安的创作转型的一个对比;第二章:是对她第一次奔赴延安以第一个进入延安的国内女记者的自由访客身份创作的报告文学《延安访问记》进行了分析,表现了她第一次在延安的创作还是秉承了自己作为一个深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熏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启蒙、批判的眼光的,对在延安看到的了解到的具体的真实的延安现状进行了如实的报道。第三章:是对她第二次来到延安后,自己的婚姻生活遭遇了剧变后,又正值延安杂文风潮以及其后的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审干”以及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精神上和文学创作观上的艰难改造,告别之前个人自由主义立场的写作,积极实践《讲话》后确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的一系列革命写作的论述。在这一创作阶段最主要的是她充满着个人主义的内心情感的书写转变为朴实的人物描写和人物事迹的报道,审视批判的目光转换成了对解放区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工农兵英雄的热情讴歌和赞颂。第四章:是对她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漫走东北解放区而后返回延安这一时期创作的报告文学《漫走解放区》和短篇小说集《新柜中缘》、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的研究,作家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积极地向“工农兵”文学这一方向靠拢,但作品中仍流露出一些不符合当时主流意识的性别倾向。这篇论文是对陈学昭1935年回国后三赴延安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她这一时期的创作的细读,分析处于当时延安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她创作的转型及其原因和过程的艰难。对她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分析当时新一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