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wei2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与变化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全球环境变化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其对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重大作用,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区域内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利用潜力、利用特点和利用方向上的区域差异。目前长江三角洲进入矛盾多发期,在区域发展方面突出表现为地区差距扩大、行政区域之间重复建设严重等利益矛盾与冲突。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必要对跨多个行政部门的特殊区域—长江三角洲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本文在当前生态-经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简要概述长江三角洲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重点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总体状况的分析以及该地区所辖16市的区域差异分析,为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分区方案的确定及分区概述奠定了基础。之后依据分区原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生态环境规划等,初步选取了33个指标,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指标,达到生态、经济、土地基本覆盖。运用SPSS中主成分分析模型,对以上33个指标进行了遴选,最终确定了22个指标构成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其中社会经济指标6个、生态环境指标9个、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指标7个。基于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2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确定了8个主成分。这8个主成分集中了原始变量92.88%的信息,效果较好,可以代替原有22个因子的信息量,同时分析了各指标间、各单元间的关系。运用SPSS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得出聚类树形图,最终将长江三角土地利用分区方案确定为Ⅰ、Ⅱ、Ⅲ、Ⅳ、Ⅴ、Ⅵ、Ⅶ7个类型区。Ⅰ类区包括上海市;Ⅱ类区包括杭州市;Ⅲ类区包括舟山市;Ⅳ类区包括苏州、无锡市;Ⅴ类区包括扬州、南通、泰州市;Ⅵ类区包括南京、常州、镇江市;Ⅶ包括宁波、台州、绍兴、湖州、嘉兴市。通过分析7个类型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各类型区土地持续利用基本方针,以期为统筹区域土地-生态-经济效益提供参考,达到科学、合理、导向性的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加强区域内行政单元间的协作关系,增进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平衡发展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循环极化曲线和高温氧化试验对R26合金渗铬后的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26合金渗铬及热处理后,渗层
<正>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张学良统率东北三省各军政要人通电全国,表示愿改悬国民党旗,信仰三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这一事件,史称“东北易帜”。 关于东北易帜的原因,
<正>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的要求是:
背景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逐渐成熟,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肾移植后为达到抑制排斥反应的目的,术后患者需长期口服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
<正> 有的歌词写得很实,实得像一件红木家私,虽有迷人的色彩,却只能放置饭碗菜碟挤不进一丝感情;有的歌词写得很虚,虚的像窗外缕缕白云,虽有变化莫测的形象,却挂不住一方纱巾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愈加严重。在各类建设用地中公路建设用地增速较其它建设用地增速明
<正>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世居民族壮族,现有人口102万人,按自称有濮侬、濮雄、布依、布雅依、布瑞、布傣等支系,经1957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上述壮族称谓归
在动物实验中利用减少 (reduction)、替代 (replacement)和优化 (refinement)的 3Rs原则 ,是执行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体现。利用SPF鸡胚肝细胞培养禽腺病毒 ,用于制备诊断抗原
视频监控系统不仅犯罪侦查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其在犯罪预防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讨论视频侦查在犯罪预防方面的作用,进而分析视频侦查在技术层面和法律法规方面的不足,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的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了解PAHs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归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