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单色光及其不同组合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色觉失衡的屈光差异。方法将4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分别在八种色光环境下饲养:1组蓝光组,2组绿光组,3组红光组,4组蓝+绿光组,5组红+绿光组,6组蓝+红光组,7组蓝+红+绿光组,8组白光组为对照组。蓝、绿、红三种色光分别对应特定的波长。专门设计的饲养箱相互独立,大小约60*40*40cm,在箱内部两端各安装一组二极光管,并盖之以透明灯罩形成弥散光,各箱内光照参数一致,光亮度均为80cd/m2(尼特)。各组光照时间保持相同,光照周期12/12h(8:00亮灯,20:00熄灯)。实验周期为12周。实验前一天对所有豚鼠双眼进行眼球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在光照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第l2周重复测量以上数据。每只豚鼠均取右眼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屈光度的变化1.1光照12周后各组总体屈光度(下方数字为屈光度,单位D):红光<0<绿红光<绿光<蓝绿光≈蓝绿红光≈白光<蓝红光<蓝光-2.42±0.408 0.5.00±0.570 2.00±0.387 3.13±0.262 3.08±0.258 3.29±0.368 5.04±0.714 6.25±0.3161.2各组实验前后屈光度变化程度(即V1值,下方数字为屈光度,单位D):近视化程度:红光>绿红光≈绿光>蓝绿光≈蓝绿红光≈白光-6.63±0.345-3.96±0.660-3.42±0.719-2.29±1.123 0.94±0.765-1.42±0.736其中蓝绿光>白光,二者有差异性(P<0.05)远视化程度:蓝光>蓝红光1.79±0.714 0.83±0.0.3761.3各组屈光度开始较白光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顺序:近视化:红光(第2周)→绿红光(第4周)→绿光(第8周)远视化:蓝光(第4周)→蓝红光(第6周)蓝绿光组、蓝绿红光组与白光组屈光度无差异2眼轴长度的变化2.1光照12周后各组总体眼轴长度(下方数字为眼轴长,单位mm):红光>绿红光>绿光>蓝绿光≈白光≈蓝绿红光>蓝红光>蓝光8.93±0.052 8.79±0.031 8.62±0.044 8.45±0.044 8.45±0.043 8.41±0.031 8.38±0.045 8.31±0.0382.2各组实验前后眼轴长度变化程度(即V2值,下方数字为长度,单位mm):红光>绿红光>绿光>蓝绿光≈白光≈蓝绿红光≈蓝红光≈蓝光1.51±0.111 1.34±0.113 1.19±0.090 1.03±0.070 0.98±0.100 0.94±0.091 0.88±0.066 0.82±0.073其中蓝绿光>蓝红光,二者差异显著(P<0.01)蓝绿红光>蓝光,二者有差异性(P<0.05)2.3各组眼轴长度开始较白光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顺序:红光、绿红光、绿光、蓝光(第4周)→蓝红光(第6周)蓝绿光、蓝绿红光与白光组三组相互间始终无差异结论1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发生近视,短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发生远视。2不同组合的单色光照射引起不同程度的色觉失衡,诱导豚鼠发生不同程度的屈光变化,但并非每一种组合变化都会产生差异。3不同组合的单色光诱导豚鼠发生的屈光变化,并非单纯朝着平均波长引导的方向发展,且各组与白光对照组产生差异的时间不同,总体来看,长波长单色光诱导屈光变化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4豚鼠色觉失衡性近视可能由M、S视锥细胞调控,且M、S视锥细胞的调控作用各自为双向性。5当M、S细胞均受到最适刺激时,二者对于眼球发育的调控可能处于平衡而不易被其他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