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肝癌新发病例约30万~100万,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属于高发地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约有26万,其中11万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席或次席。况且肝癌发病隐匿,一旦发现症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其平均自然生存时间仅为3月,因而提高中晚期肝癌病人的预后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肝癌的术后复发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肝癌的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60%以上,即使是小肝癌,其5年复发率仍高居40%~50%。 近30年来,由于对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长足进步,诊断水平的提高,外科技术的改进,各种新疗法及综合治疗的不断完善,肝癌的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预后较前好转,但尚待进一步改善。大多学者认为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影响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虽然目前随着肝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肝移植也成为肝癌可能根治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经济、供体、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肿瘤复发等原因,目前肝移植尚不是首选治疗方案。另外肝癌病人首诊往往已属中晚期且伴有肝硬化,手术切除率仅为20%~30%。对不能耐受肝切除术的病人,采用多模式综合治疗更为重要。多数学者认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yChemoembolization,TACE)或TACE后二期手术是此类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其它治疗方法如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 r 硕土学位论文Therapy,PEI)、肝动脉门静脉双药物泵化学治疗(drug delivery system,DDS)、肝动脉灌注同位素内放射治疗、放射兔疫治疗、免疫治疗、导向治疗、化学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甚至基因治疗等的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包括综合治疗、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清仆P、血清从T值、血清 HBsAg、肝硬化分级(Ch订分级)、复发及转移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因素,建立评价预后的方程;且初步对各治疗手段进行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 根据浙医一院肝胆外科1994年1月 1日至2000年6月 30日之间连续收治的经病理。影像学和/或血清AFP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病人的资料,(本组共420例,其中男性348例,女性72例)使用卜。xPro5.0对420例肝癌病人建立一详细的临床资料档案,并通过入户调查和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随访,对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用计算机Microsoft Excel和 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间比较采用*g-rank、Breslow和 Wilcoxon(Gehan)法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性采用 x‘和 Fisher精确检验,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 Kaplan-Met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本组 420例中成功随访 327例,失访 93例,(失访率为 22.1%),对失访和成功随访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值均大于0.05)。总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43%、15.83%、1〔58%,根治性手术组l。3、5年生存率为72.18%、43.59%、38.14%。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0~40,41~60,61~三组)、不同性别组、HBsAs阳性组与阴性组和不同病理类型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根治性手术组较姑息性手术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除了术前病人本身因素影响,我们认为能根治手术,必须行根治性手术;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两组、不同Child分级组。不同肿瘤大小组、不同术前血清AFP水平组和不同血清ALT 3 硕土学位论文水平组之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数目和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组去除治疗影响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将可能影响肝癌预后的性别、年龄、血清AFP、血清ALT、血清HBSAg、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手术方式、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病理类型及血清HBeAg等十三项数量化后,依次引入COX模型,根据回归系数得出预后指数估计方程:PI=0.693(XI)-0.306(XZ)十0.476(X3)-0.261(X4)十0.449(XS)十1.142(X6)-0.425(X7)-0.071(XS)+0.338(Xg)-0.219(X10)+0.987(Xll)-0.598(X12)-0.388(X13)。生存预测方程总 X‘值为 265.759,P值为 0、045,方程建立合理。由C。X模型分析结果可看出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唯一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为正数,表明其与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即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组肝癌预后差;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