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格纳齐诺(Wilhelm Genazino,1943-)获2004年度德国毕希纳文学奖。其多部小说反映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精神空虚和人格异化。在早期作品中,格纳齐诺多采用零聚焦叙事视角,注重反映时代的历史真实。叙述者除了能把握各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洞悉每个人物的心灵深处外,还能灵活地介入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或抨击。1989年后,他的作品多以人物的感知和心理为表现对象,从家庭﹑两性﹑职场和自我等方面刻画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战争所造成的心理创伤﹑身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扭曲关系中的孤独失落﹑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无法找到自我价值时的焦灼不安和面对无法摆脱的死亡阴影时的惶恐与痛苦。格纳齐诺后期的作品多采用内聚焦叙事视角:叙述者自身退出了作品,将叙述范围限制在人物的感知视野之内,以表现人物“自我”﹑展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来反映现实生活。小说中的聚焦者——主人公,被塑造为城市漫步者。漫步与观察构成了主人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通过主人公的视野所描绘的信箱﹑商店﹑旋转门﹑公共交通工具等城市画面并非仅仅在传达当时的时代特征,更是在展现现代都市人的异化生活。城市中一些极不起眼﹑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日常事物总能引发主人公强烈的思想感触。在漫步中观察,在观察中反思,成为了格纳齐诺小说人物的典型特质。本论文根据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视角理论,分析格纳齐诺小说中叙事视角的变化,阐述叙事视角的转变与作家创作意图和作品结构之间的关系。重点选取作家1989年后的小说,以文本阐释的方法分析作品中通过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感知与联想﹑内心独白等内聚焦叙事手法所展现的现代人的异化世界,并得出如下结论:格纳齐诺通过作品刻画西方现代人在工业社会中愈发苟安和顺从的心理,旨在揭示技术理性对人造成的异化,并向失去了批判精神的人们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