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剥离是收缩性的资本运作方式,是资产重组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司战略,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有着深远的影响。从1984年引进资产剥离方式以来,我国每年的资产剥离数量和规模都在上升,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数量和剥离规模在2008年达到历史之最,其中制造行业的贡献率最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制造业上市公司发生资产剥离的始末。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归纳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财务指标法构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剥离绩效的评价体系,从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1年发生的剥离事件中筛选出剥离数据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剥离企业剥离前后五年的经营绩效综合评分模型,并按照不同动因、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动因下采用不同的资产剥离行为方式三大分类标准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研究剥离绩效,验证各类分类标准下剥离绩效的差异性,探索基于什么样的资产剥离动因而采取的资产剥离,制造业企业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剥离绩效以及制造业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资产剥离行为,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剥离绩效。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三大结论:第一,整体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剥离后企业业绩并未明显好转,但发现不同动因驱动下企业的剥离绩效存在差异:在为了聚焦主业,消除负协同效应,满足经营环境的变化下企业获得显著积极的长期剥离绩效;在为了盘活资产获取现金流,提高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与管理效率下,企业获得显著积极的长短期剥离绩效;在为了减轻债务负担,摆脱财务困境,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下,企业获得显著积极的短期剥离绩效。第二,从不同的资产剥离行为方式出发,发现是否采取同属管辖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方式,企业长短期剥离绩效皆不显著,而是否采取关联方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方式,企业的剥离绩效存在差异,即非关联交易下,企业积极的长期剥离绩效显著,积极的短期剥离绩效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描述性统计上也呈积极变化;关联交易下,企业长短期剥离绩效皆不显著。第三,在不同动因下采取不同的资产剥离行为方式,发现企业的剥离绩效存在差异:在聚焦主业,消除负协同效应,满足经营环境的变化下,采取非关联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企业获得显著积极的长短期剥离绩效,而采取关联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企业未获得显著积极的长短期剥离绩效;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盘活资产获取现金流以及提高资产的收益率与管理效率的资产剥离动因下,采取非关联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企业获得显著积极的长短期绩效,而采取关联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企业未获得显著积极的资产剥离绩效。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减轻债务压力、改善财务状况、摆脱财务困境的资产剥离动因下,采取非关联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企业未获得显著积极的长短期剥离绩效,而采取关联交易的资产剥离行为企业获得了显著积极的短期剥离绩效,但积极的长期剥离绩效不显著。而是否为同属管辖,只有在减轻债务压力、改善财务状况、摆脱财务困境的资产剥离动因下,企业的剥离绩效才存在差异,即此动因下企业采取同属管辖交易可以快速获得显著积极的短期剥离绩效,但这种提高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文章最后针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资产剥离中出现的盲目性、关联交易以及政府干预等问题,从企业、政府职能以及制度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剥离绩效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