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甲状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而乳头状癌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最近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EB病毒是一种双链的DNA病毒,又称作人类疱疹病毒4型。在全世界的成年人中大约有98%的人口感染EB病毒,通常不发病或无临床表现,而人类是其唯一宿主。EB病毒感染导致的常见疾病有: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病等。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EB病毒感染后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较少。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可能与RAS-RAF-MEK-ERK通路被激活有关,而由EB病毒感染后表达的膜潜伏蛋白1(LMP1)可能激活该通路,并且有研究证实该通路在甲状腺的良性病变中表达较少。ERK蛋白位于该通路的最终位点,它的激活则被认为是该通路激活的标志,故本试验拟探讨EB病毒感染后激活的RAS-RAF-MEK-ERK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收集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自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外科手术切除后的甲状腺疾病存档蜡块139例,其中乳头状癌98例,甲状腺腺瘤41例。所有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未经过放、化疗治疗。所有甲状腺组织蜡块均取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数张,其中1张切片常规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另外2张用于EB病毒的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表达;还有2张用于ERK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阴性对照研究,采用SP法检测ERK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合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标准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BER-1原位杂交结果表达情况:EBER的阳性表达为棕黄色的颗粒,主要位于胞核内,而阴性的细胞核则呈现蓝紫色,胞浆无表达。在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率64.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率39.0%,两者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7.519,P=0.000),EBE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ERK检测结果:ERK主要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腺瘤中表达显色与乳头状癌无区别。阴性则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率51.0%,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率仅为2.4%,两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7.316,P=0.00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大于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3EBER-1原位杂交与ERK表达相关性的研究:分析EB病毒感染的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ERK表达的数据,EBER-1与ERK均阳性的有34例,均阴性的有25例,两者表达呈正相关=5.866,P=0.0015)。结论:1EBE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提示EB病毒感染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ER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可能与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有关。3EBER-1表达与ERK表达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呈正相关,提示EB病毒感染后可能通过激活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