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构建科学、标准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2.通过既定脊髓损伤康复方案的实施和临床量化指标的对比,进一步完善方案,形成科学性强、针对性高、疗效显著的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标准,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自我锻炼措施,进一步控制临床泌尿系统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研究方法:1.采用循证护理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根据文献回顾中所推荐的高级别共识措施形成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初步方案,经专家会议法论证。2.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入住河南省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30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入住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30名纳入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定期膀胱功能测定、药物应用、尿管护理、饮水管理、并发症处置、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前述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定期采集临床数据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康复训练知识掌握、膀胱功能变化指标、泌尿系感染率、住院日变化、患者满意度等。梳理患者一般资料,对纳入患者基本资料的可比性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差异性的比较可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研究组之间发生率差异性的对比分析选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认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法,建立神经源性膀胱早期康复训练初级方案,涉及膀胱基本功能评价与诊断、临床分类、康复训练步骤、基础药物支持治疗、并发症诊治、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疏导、膀胱临床功能恢复评估8方面的内容部分。随后,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初步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初步方案内容、选项、构架、进行评价、梳理及调整,设计出可用于后续临床研究的神经源性膀胱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预案。2实验结束,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神经源性膀胱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预案在临床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实施后,干预组最终能够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的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膀胱改善指标,包括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自行排尿频次增多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各个维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对各维度健康知识的了解与熟练程度均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次研究中所构建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神经源性膀胱早期康复训练预案临床实践成效显著,符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设计的基本目的。2.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能够在临床推广应用,并且其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