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N医院为个案,通过对民营医院的组织结构和日常运行的分析,探讨我国转型社会中在制度要素型塑和影响下的民营医院的运行策略,揭示出我国转型期民营医院“制度化”策略机制生成的制度缘由。 中国从“总体性社会”到“后总体性社会”转型过程中,医疗卫生领域内民营医院的重现和发展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本文提出“公营化”和“企业化”的概念来概括民营医院在面对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等制度要素影响和型塑下,为了获取资源或者应对制度约束而在组织结构设置、资源配置及目标选择等方面体现出的策略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民营医院通过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对公立医院“范本”的制度模仿或学习等生成了“公营化”的运行策略;另一方面,民营医院运用各种市场机制和手段追求赢利,从而生成其“企业化”的运行策略。民营医院的“公营化”和“企业化”的双重运行机制与其逐利本质并不冲突。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公营化”正是民营医院“企业化”运行机制的一种。民营医院“公营化”和“企业化”的策略选择是在不同的制度空间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境下,基于自身资本和地位等进行制度解释而采取的能动的行为选择。 民营医院“公营化”和“企业化”的双重运行策略是我国特殊的转型期背景下带有“制度化”烙印的能动行为。国家的“放手”政策、公立医院的“占位”和社会及民众的角色期待和信任导致了民营医院制度化运行机制的生成。民营医院通过“公营化”与“企业化”的双重运作,积极谋求和汲取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双重资源和机会,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国家的“放手”政策体现出国家在转型期的卫生管理理念及具体政策上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民营医院的运行策略及机制逻辑的研究,可以充分揭示出我国社会服务领域“民营化”转变中服务组织的“公营化”和“企业化”运行的特殊性,为我国社会服务领域中其他组织及整个社会服务领域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分析提供解释和研究的框架。 “公营化”和“企业化”的运行策略强调组织在制度要素型塑下的能动行为。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要素相互联系和转化,共同型塑着组织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社会合意”的路径和方式。嵌入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中的多元制度要素型塑和影响着组织的结构设置、资源配置和目标选择。在不确定和模糊的制度环境中,组织选择多元的行动策略能动地应对制度的约束和影响。组织的策略行为是出于制度约束和竞争效率的双重考虑。此外,组织的策略选择是基于“适当逻辑”的理性权衡下的主动行为,更重要的是,这种选择本身是制度要素型塑下组织基于自身的制度解释的策略行为。本研究对新制度主义的组织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