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多项相关血液指标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体内的变化,研究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NIHSS评分以及多项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探讨血小板活化在脑梗塞发病与转归中的作用,各项危险因素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不同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期为指导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用药和一、二级预防提供客观指标和理论依据。
方法:
1.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观察。患者入院第l天和第14天进行NIHSS评分。
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
3.应用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4.将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奥扎格雷钠组,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以及多项相关血液指标的差异。
结果:
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2.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伴高血压组、伴糖尿病组、伴高血脂组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高于无危险因素组(P<0.05);而伴危险因素的三组之间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脑梗塞急性期患者PT、FIB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外周血PLT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MPV和PDW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
5.阿司匹林治疗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两组治疗第14天奥扎格雷钠组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比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P<0.05)。
6.阿司匹林治疗后,脑梗塞患者PT、FIB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塞患者PT、FIB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两组比较,奥扎格雷钠组下降的的程度更大(P<0.05)。阿司匹林组与奥扎格雷钠组第14天APTT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7.阿司匹林治疗后,脑梗塞患者MPV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塞患者MPV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两组比较,奥扎格雷钠组MPV下降的的程度更大(P<0.05)。而PLT、PDW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8.阿司匹林治疗后,脑梗塞患者NIHSS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塞患者NIHSS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两组治疗第14天,奥扎格雷钠组NIHSS下降比阿司匹林组更多(P<0.05)。
结论:
1.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可作为表明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在血小板活化引起脑梗塞的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研究对脑梗塞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2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促进血小板活化,从而增加了脑梗塞的可能性,在脑梗塞产生的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3.PT、FIB、MPV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与脑梗塞的关系,对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均可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从而缓解脑梗塞病情,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看,奥扎格雷钠作用更强,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