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1-3岁佝偻病患儿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相关性,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在佝偻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佝偻病患儿)62例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6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1-3岁佝偻病患儿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相关性,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在佝偻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佝偻病患儿)62例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6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6,P<0.05)。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病例组FF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53.2%vs25%),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1,P<0.05),病例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4%vs56.7%),等位基因分布频率(x2=7.5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有相关性,提示其在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季节型的正常孕妇及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AGT、ACE、AT1R蛋白表达水平,探讨AGT,ACE、AT1R蛋白表达水平与不同季节型子痫前期发生机制及病情演变的关系;从而预测不同季节型子痫前期的发生规律,为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孕妇。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气候型:冬春季节型(11-2月)、
目的:通过系统地观察四种人源性乳腺癌细胞系及其相应移植瘤裸鼠模型对18F-FDG的摄取情况及相关规律,并分析临床乳腺癌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和正确分期提供科学依据,以期在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做出贡献。 方法: (1)将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CF-7、MDA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评价脑血管狭窄与TL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及ABCD2评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L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98例TLA患者的评分并危险分组,观察其2、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各危险组之间卒中率的差异,分析ABCD2评分中预测因子的作用;通过CTA评估脑血管狭窄,并分为血管狭窄≥50
第一部分:鞘内注射巴氯芬及CGP35348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γ-氨基丁酸B型(γ-aminobutyric acid Breceptor,GABAB)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巴氯芬及拮抗剂CGP35348对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影响。 方法:将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雌性未孕SD大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目的:观察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表现,并证实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存在。方法:将2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哮喘组(OVA组)、对照组(NS组),每组10只。哮喘组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致敏和激发。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的
目的:探讨磷脂酶A2(PLA2)和环氧合酶-2(COX-2)在早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0例早产临产孕妇(早产临产组)、20例足月临产孕妇(足月临产组)、20例未足月未临产孕妇(未足月对照组)及20例足月未临产孕妇(足月对照组)血清中PLA2和COX-2的含量,对各组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对PLA2与COX-2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早产临产孕妇分为胎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5-HT5AR的小干扰R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T5A-siRNA)前后,化疗痛大鼠脊髓5-HT5AR表达和痛觉过敏的变化情况,探讨5-HT5AR在化疗痛中的作用。 方法:第一部分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腹腔注射长春新碱,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定期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及RT-PCR检测建模结束时大鼠脊髓L4-5段5-HT5A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mosis,内异症)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为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和不孕。严重的盆腔痛和不孕已经给现代妇女身心健康带了严重的危害。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其发病率约为7%-15%,在不孕患者中,30%-50%有内异症存在。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经典的病因学说有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内异症虽是一种良性疾病,却表现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on channels,TRPs)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内细胞器膜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中TRPA1亚型被认为介导生物对外界低温、刺激性化学物质和机械刺激的感受,TRPA1还参与炎症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15-去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组织损伤、炎
雌激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类激素,对生殖系统、乳腺、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功能有调节作用。雌激素的活性失调可导致相关性肿瘤及疾病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雌激素受体在诸多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如生殖系统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乳腺癌被认为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或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