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冲击波合成及其磁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冲击回收实验为主较系统的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铁酸锌和铁酸镍)的冲击波合成,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冲击波压力,初始装填密度,颗粒度大小,化学配比等)冲击合成产物产率,结构和磁性的变化,并用多种测试手段进行了分析,对这种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冲击合成实验中得到了具有不同粒径的纳米铁酸锌和纳米铁酸镍.同时利用锰铜计和热电偶对高孔隙率(孔隙率m=0.412~0.655)的微米级和纳米级粉末进行了冲击波压力和温度的测量.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在相同装填密度下,提高冲击波压力不能使样品的晶粗明显增大;而降低装填密度却可以使样品的晶粒明显增大,这说明降低装填密度而产生的冲击温升比提高冲击波压力产生的温升更显著.2,在等摩尔比的(ZnO+Fe<,2>O<,3>)反应物中加过量的ZnO有利于铁酸锌产物的进一步结晶长大,并可以降低反应阈值.3.在粗颗粒反应混合物中添加Zn将优先发生(Zn+Fe<,2>O<,3>)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ZnO和FeO,而在细颗粒反应混合物中添加Zn将优先发生固相化学反应生成铁酸锌,这种不同可能是前者中Zn作为反应物参与了反应,而后者中Zn是作为传热介质促进了反应产物的晶粒长大.4.用冲击波处理纳米级的(ZnO+Fe<,2>O<,3>)前体和粗细(ZnO+Fe<,2>O<,3>)颗粒机械混合物可得到粒径分别为5-10纳米和20-40纳米的产物铁酸锌.5.单组分ZnO和Fe<,2>O<,3>在冲击波处理前后的变化表明,冲击处理使Fe<,2>O<,3>发生明显的晶化.6.磁性测量表明,冲击合成的铁酸锌都有比高温灼烧合成的铁酸锌更高的磁化强度,可能的原因是冲击波合成了非化学计量比的铁磁性铁酸锌,改变了尖晶石次晶格中A,B位阳离子的分布而使其具有更强的交换相互作用而导致其磁化强度的增加.7.通过冲击合成铁酸锌和铁酸镍的研究均表明,在相同的冲击波压力及装填密度下,机械混合的粗颗粒反应物的产物产率比粗细颗粒反应物的产物产率提高了16%~80%,这可能与粗颗粒反应物的颗粒分布较宽,从而较易于混合均匀,使不同反应物间接触更充分而提高产物的产率.8.冲击波处理纳米级的(NiO+Fe<,2>O<,3>)混合物前体,在较高装填密度(孔隙率m=0.468)下得到的铁酸镍颗粒度小于10纳米,而在较低装填密度(孔隙率m=0.585)下得到的铁酸镍颗粒度约为30纳米.9.利用锰铜压力计测量了粗,细颗粒混合物在不同装填密度下的冲击波压力,测量值(P<,2>)与理论计算值相和文献值比较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近些年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能获取大量的实证数据并做分析,从实证数据出发探索自然界中复杂系统的规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地球气候系统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复杂
原子刻印是原子光学领域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方向之一.作为刻印媒体的原子拥有激光、X射线、电子束及离子束等各种刻印媒体所不能具有的优点:1.原子质波波长短,因此衍射极限很小
寻找量子自旋液体态已经成为强关联领域中最迷人、最重要的一个方向。Kitaev模型是一个二维严格解自旋模型,其基态是Z2自旋液体,支持阿贝尔任意子和非阿贝尔任意子激发。该模型
该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部分的研究工作:1.非晶硅肖特基势垒结构物理参量的测试分析是研究非晶硅薄膜材料与器件光电特性及其在联系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测量不同温度(220-3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讨论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软物质溶液液滴在干燥过程中的空腔产生和凝胶化行为研究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重点对软物质溶液液滴在蒸发过程中的空
该文针对现今偶极声测井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首先由理论出发计算了裸眼井弹性均质地层多极源(单极、偶极、四极源)激发的井内、外全波场,并用绘图软件描绘了理想多极声源在两种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关于人类红细胞的形状方程在Helfrich模型下并保证渗透压差△p和表面张力λ同时为0时得到了严格的解析解,解析解中包含了一个数值为负的自发曲率c0。通过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