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牌记又名“碑牌”“墨围”“墨记”“木记”“木印”“牌子”“书牌”“条记”“书牌子”,是记录刻印本图书出版信息的特殊标记,具有一定的广告性质和版权保护警示作用,是宋元以来刻印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牌记滥觞于汉简,正式出现于唐代,在宋元时期得以推广,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刻书牌记的使用与刻书事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明代前期1368—1505年的137年中,明代刻书事业发展缓慢,刻书牌记的使用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德、嘉靖、隆庆年间,家刻崛起,刻有牌记的家刻书籍数量激增,占据本时期刊刻牌记书籍总量的51.7%。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刻书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书业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坊刻中使用牌记进行广告宣传或是申明版权的做法屡见不鲜。从地域上来看,江苏是江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刻书中心和书籍集散地,其家刻事业的发展以及刻书质量的精优,终明一代都是屈指可数的。福建的刻书事业主要是以坊刻为支撑。早在宋代福建的书坊刻书便行销全国,在明代福建的书坊刻书依然是龙头老大。明代,浙江所藏书版被抽调它处,对其刻书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明代中晚期安徽凭借精良的图书插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刻书风格,成为刻书行业的后起之秀,并逐渐树立起了刻书中心的大旗。而这些都与刻书牌记的使用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明代牌记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记录出版事项、交代出版背景、申明书籍版权三类。从形式上来看,扉页牌记与封面牌记逐渐流行;位于中缝、版心、书口、封肩的牌记开始出现;一书多牌记现象屡见不鲜;荷盖莲座式牌记比较为常见,人物像形式的牌记使用也日趋增多;仅刊刻书者斋名、堂号的牌记也不断增加。明代刻书牌记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明代刻书事业的发展,其次是书商竞争和版权维护意识的觉醒。牌记是对中国古代书业发展的另一种记录,是研究古代出版活动的珍贵史料。由于牌记是对刻印本书籍出版信息的传递,所以它也是古籍版本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于牌记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书籍体例发展变化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书商的广告和版权维护手段。对明代刻书牌记的研究是对明代刻书历史研究的深化,对认识明代书籍特征、了解明代刻书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