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2007年以来,我国大体经历了两次通胀。引发我国这两次通胀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国内因素作用,又有外部国际因素影响;既有需求因素影响,又有成本、结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外部冲击——热钱对我国通胀的影响。
发达国家21世纪初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困扰。如此的全球环境催生了大量热钱。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6月底,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而最近几年热钱发源地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驱使趋利避害的热钱纷纷逃离,而流入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本文初步统计,热钱于2003年大规模流入我国,2004年流入数量达到了顶峰为1024多亿美元,之后有所下降,而2007年再度异军突起。热钱通过虚假贸易、FDI和地下钱庄等渠道大量持续流入我国,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恶化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而这些影响最终助推了我国通胀。文章在如此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深入探讨了热钱和我国通胀之间的关系。针对两者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热钱是引起我国通胀的Granger原因。但文章仅从热钱影响我国总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其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并未涉及成本、结构等我国通胀成因的研究。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图形描述展示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了热钱流动及其对我国通胀影响的传导机制等内容。不同研究方法的恰当运用使问题的讲述和解决更加明晰透彻。
文章按照从实际结果反推缘由的思路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四章,最后是文章总结。第一章是文章绪论。第二章分别对热钱和通胀做了理论概述,就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文献回顾。在此,须着重说明的是热钱的计量问题。由于热钱的不稳定和隐匿性,精确计量热钱成为不可能。现行的热钱计量方法有多种,而在不影响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前提下,文章选用世界银行的残差法来计量热钱。第三章接着分析描述了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指出虚假贸易、企业外债和地下钱庄等六条进入路径。要全面了解热钱,对其藏身之处的探究不可缺。由其本质所驱使,热钱一般进入流动性高、投机空间大的市场。具体到我国,房地产市场、股市、银行系统和地下钱庄等都是其藏匿之地。文章还简要介绍了热钱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从而最终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在对热钱流动有了清晰全面认识之后,第四章重点研究了热钱对我国通胀影响的传导机制。在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文章创新、系统地研究了热钱影响我国通胀的两条传导机制:货币供给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第一条传导机制详细介绍了货币供给渠道的内在传导机理和影响此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证实了此传导机制在我国的存在。第二条传导机制就有关资产价格渠道的内在传导机理和制约因素做出了深刻说明,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证实了此传导机制在我国的存在。文章并未止于此,针对所研究的两条传导机制构建了VAR模型,进一步对两条传导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传导机制在我国的作用甚弱,这与货币政策的时滞关系很大;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在我国的作用明显,说明研究期限内热钱对我国股市的冲击,并论证了我国“财富效应”效力较大。鉴于热钱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以及热钱影响我国通胀的传导机制,文章最后部分试着给出了几条政策建议。如改革现行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增强汇率弹性;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规范股市、房地产市场等。以期能为问题解决提供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