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武纪早期是多细胞动物体制快速适应辐射的关键时期,多种动物门类起源。通过对昆明地区寒武纪第3阶晚期红井哨组底部的小石坝特异埋藏化石库样方分析研究其物种多样性,使得出现于澄江生物群之后,关山生物群之前昆明地区的古生物群落组成渐趋明晰。我们以个体为单位对小石坝几个剖面间和剖面内标本对比分析揭示出随着水动力条件变化,相应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显著。并总结出以下几点:1.对官家山剖面化石标本的分层统计得出预测物种数分别与个体数和物种密度相关的稀疏化曲线。2.小石坝特异埋藏化石库存在较为理想的陆源碎屑沉积准层序,Hongshiyanaspis带的旋回单元古水深有总体变浅的趋势。这一过程使得营游泳生活型生物(如双瓣壳形节肢动物Pectocaris)和表栖固着型生物以及底内栖生物门类(palaeoscolecidian)区域性灭绝。而底栖活动型生物,如曳鳃动物Selkirkia发生成种事件,抚仙湖虫类(fuxianhuiids)出现了体型增大的趋势。显示出不同生态位生物对相同环境变化的不同响应模式,并总体呈现退化演替的趋势。3.至Zhangshania首现,小石坝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焕然一新。营游泳生活型生物显示出大型化趋势,占据了空出的生态位。由于生物的迁徙行为,首现和末现在环境快速变化的时期内较为集中。底栖活动型生物Fuxianhuiaxiaoshibaensis是本化石库迄今发现唯一的穿界分类单元(boundary crossing taxa)。在仅十余米厚的地层序列中,小石坝古生物群落显示出较高的的演替速率。4.对小石坝化石围岩的铁组分分析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析揭示出当时海床沉积物—水界面是总体偏氧化的环境(Fe HR/Fe TOT=0.12-0.20),这也与与化石上与层间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相印证。5.对现代海生软甲纲和掠虾亚纲节肢动物模拟埋藏实验揭示出富Fe2+的条件下生物几类重要性状的腐解时间节点和具体过程。并推知fuxianhuiids的埋藏解剖现象是搬运和腐解共同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