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以治疗气虚血瘀证为目的,在临床评价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要素,从文献检索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初步找出确定气虚血瘀证诊断及疗效评价关键要素的合理途径和科学方法。一、文献检索研究法研究目的初步归纳能代表“气虚血瘀证”的疾病名称、证候的诊断标准及出处、临床疗效评价的疗程、疗效评价指标与标准制定的依据等关键技术要素。研究方法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近15年来(1998-2013年)主题词为“气虚血瘀证”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进行相关资料的筛选、提取、归类、总结,最后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92篇。“气虚血瘀证”在临床中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约有100余种,其中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具有较高的出现频次。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只有两篇文献是针对“气虚血瘀证”。的评价疗程,分别为1个月和2个月;针对文献中气虚血瘀证所涉及的所有疾病的平均疗程为1.32个月。共513篇文献中明确了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出处及参考依据,证候诊断标准主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319篇明确了诊断气虚血瘀证的症状及体征要素,频次前10的症状分别为:乏力、气短、舌暗淡、舌有瘀点或瘀斑、心悸、神疲、自汗、面色白、胸痛、苔薄白。121篇文献明确了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评价标准出处及参考依据,证候疗效标准主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研究法研究目的针对通过文献研究结果,找出的气虚血瘀证的代表疾病、诊断标准、特征性症状及体征、疗程、疗效评价指标/标准等关键技术要素,展开临床医师的认可度调查。研究方法选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此3家三甲中医医院作为调查单位,根据前期文献研究的结果,将文献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的医师(涵盖初、中、高级)纳为问卷调查对象,对诊疗标准、症状及体征、疗程等关键技术要素,展开医生的认可度调查。研究结果2015年1月到2015年3月,于上述三家医院进行医师问卷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439份,有效问卷439份,回收率99.77%。医师选择气虚血瘀证的主要代表疾病有80余种,其中冠心病、中风、肺癌和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具有较高的出现频次。24个被调查科室的临床医师选择气虚血瘀特征性症状及体征主要有:刺痛、痛有定处、拒按、乏力、舌边有齿痕等,并且随着医师级别的提高,诊断气虚血瘀证的关注点从气虚证向血瘀证转移。临床医师选择的气虚血瘀证的平均疗程为2.82月,不同疾病间气虚血瘀证的平均疗程存在较大差异。疗效标准方面,医师们侧重运用多个症状改善的四分级法(42.79%)和整个证候改善的四分级法(24.59%)进行气虚血瘀证疗效评价。研究结论研究分别运用文献研究和流行病调查法,对关于气虚血瘀证的文献以及临床医师对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程、疾病、诊断与评价标准等内容运用频次统计法进行的气虚血瘀证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的分析。在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评价过程中,症、证、病结合是疗效评价的前提要素,疗程的选择是疗效评价的关键,症状指标是构成疗效评价的要素,疗效评价的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初步找出评价气虚血瘀证的关键技术要素,为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