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适应既是判断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又对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家庭文化及社会文化)、社交(社会生活事件、人际交往)、学生的属性(性别、年级、人格特征)以及班级成绩等因素,其中家庭文化和班级成绩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影响占比最大。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家庭文化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上,而影响初中生课业成绩的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增加和难度上的增强,考虑到我国当前对于初中生的培养仍以课业成绩为主要准则,侧面反映出班级成绩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亦不容小觑。然而个体步入初中后,影响课业成绩的不仅仅是课业难度,还体现在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和跨越度上。这就出现了一个学生即使很刻苦的在学习,但获得的成绩可能仅仅体现在某些学科成绩上,在另一些学科上的成绩却表现平平的现象。经过查阅文献发现,这种现象与学生的思维风格存在着很大的关系。①因此,本文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选取父母教养方式及思维风格两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思维风格为中介变量)对朝鲜族初中生学校适应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少数民族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探讨思维风格、父母教养方式与朝鲜族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对于掌握朝鲜族初中生思维风格及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改善朝鲜族初中生学校适应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Y地区的S中学随机选取290名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思维风格问卷(简版)、学校适应问卷,结合访谈法,分析朝鲜族初中生学校适应、思维风格、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朝鲜族初中生学校适应水平一般,在课业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较差。主要原因有:朝鲜族初中生对失败的理解偏颇,人际交往技巧尚有不足,教师的期望水平过高等。2、朝鲜族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在年级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初二年级的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最低,主要原因有:大部分初二年级的学生步入青春期,行为易冲动;初二年级的课业内容和难度较初一年级有着明显的扩充和提高且初二年级关于“学校适应”主题上的心理健康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3、朝鲜族初中生受到朝鲜族开放喜乐的文化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风格倾向于立法型、执法型、外向型和激进型,较少使用局部型、专制型和全局型的思维风格。全局型和内向型的思维风格不利于学生的学校适应,即不喜欢处理细节性问题、喜欢独立完成任务而不太关注外部世界的学生的学校适应较差。4、朝鲜族父母的教养方式虽以情感温暖为主,但因受到朝鲜族重教崇儒的教育文化及亲子长期分居两地的影响下,朝鲜族父母的教养态度相比汉族父母更为矛盾,亲子间的沟通质量较差,导致朝鲜族初中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一般;5、朝鲜族父母教养方式、思维风格与学校适应间存在选择性的相关,立法型和全局型思维风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上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针对上述结论得出如下几点建议: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点采择能力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适合学生水平的课业要求并从多维的角度考量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抗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2、学校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适当减轻初二年级的课业压力并加强家校合作的力度以提高初二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3、教师重视思维风格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不同思维风格的培养方法,发展多元的教学风格来培养学生的思维风格。同时,通过开展合作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程,布置难度适中但须谨慎观察才能完成的任务,改善初中生的学校适应。4、长期外出务工的朝鲜族父母应提高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与质量,改善亲子间沟通模式,并形成统一的家庭教养态度,提高朝鲜族初中生学校适应水平。5、朝鲜族父母强化情感温暖的家庭教养方式,重视榜样作用,设置难度适中但以观察能力和细心为解决导向的问题培养子女处理细节性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以提高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