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全结直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以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为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OQL)。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疾病。尽管IBD的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是仍有25-30%的病人因药物治疗失败或并发症而最终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寻找新的肠道炎症的治疗靶点并合理的选择适当手术治疗IBD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挖掘出对肠道炎症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CRYAB。在先前的研究中,CRYAB被认为在神经系统炎症中具有抗炎作用,然而CRYAB在肠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在IBD病人中的表达分布仍不清楚。我们通过IBD病人临床样本证明了CRYAB在炎症组织中低表达,在体外证明CRYAB不仅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效应。IKKβ活性测定以及免疫共沉淀等试验分析CRYAB抑制炎症反应的机制,发现CRYAB能够与IKKβ结合抑制其活性。最后,我们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外源性补充纯化的TATCRYAB重组蛋白,发现补充重组蛋白能够显著缓解DSS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和保护粘膜屏障免遭破坏。这一部分对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多中心的长随访的回顾性研究,主要探讨了UC并发结直肠狭窄的临床预后,UC恶变和结直肠狭窄的危险因素。我们发现病程超过5年、中度贫血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导致结直肠狭窄发生的因素。从而应考虑早期结肠镜检查,以防止狭窄形成和进一步的恶性转化。第三部分是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地分析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后UC病人的手术并发症以及远期QOL,找出影响病人远期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改善病人的预后。我们发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手术时年龄越大是影响病人远期QOL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评估IPAA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远期QOL,从而得到可以接受的风险效益比,这对于外科医生和UC病人来说都是重要的。通过互相联系的三部分研究,本文从新的角度阐明可能影响IB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应用前景,同时进一步探讨UC并发结直肠狭窄的危险因素以及IPAA手术对UC病人的有效性。